任颖彤 孙圆圆 通讯员 付招兴 何礼
在西南山区万里铁道线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常年与钢轨为伍,四处漂泊,哪里的线路需要养护,他们便在哪里安营扎寨——他们就是自称为“铁漂”的成都工务大机段线路清筛二车间巡养工区职工。
每一次道岔清筛大修施工任务即将结束时,就轮到该巡养工区“登场表演”了。他们主要负责对线路设备、路材路料、防洪设施等进行巡查整理,保证下一个大修施工“天窗”期内的线路安全,最后再将达到通行标准的线路区段交给工务段验收,同时还要对现场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处理。
日常巡养保畅通
7月20日8时30分,成渝铁路椑木镇站逐渐安静下来,该车间完成了当日的道岔清筛大修施工任务,工作人员陆续撤离。该工区班长王伟便带领4名巡检职工开始当天4公里的钢轨维修养护作业。
在巡养工区,每名职工各司其职。王成平和秦棕柏是工地关门防护员,在大机清筛前,他们各自在两端线路旁设置每小时25公里的限速牌。清筛施工结束后,列车要限速运行,第一趟列车限速每小时45公里,第二趟列车限速每小时60公里。王成平和秦棕柏就守在该区段的两端,及时更换限速牌,提示机车司机限速运行。
在王成平和秦棕柏之间有现场防护员袁小磊,他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由于巡养是点外作业,他随时与驻站防护员保持联系,在列车来临前及时通知作业人员下道避车。
在线路上,该工区线路工李炜正手握道尺测量线路几何尺寸。每走5米,他便不断重复弯腰、低头、检测、观看、记录等一连串动作。在1公里范围内,他重复这套动作达200多次。当天4公里的作业下来,他要连续弯腰近1000次。
期间,王伟主要负责检查道床石砟是否饱满、观察火车通过时线路的动态变化等情况,如果发现接头螺栓松动,便用扳手将其扭紧。
24小时随时待命
除了清筛大修施工后的常规养护,如果遇到高温天气,巡养工区需要进行钢轨防胀处理。
7月上旬,内江最高气温达到40摄氏度,“一旦室外气温超过32摄氏度,我们就要出动,再沿着清筛过的区段检查一遍。”王伟说。每次巡查时,巡查职工都要趴在滚烫的钢轨上,测量钢轨温度。“当时轨温最高已达60摄氏度了。”他说,“如果钢轨温度超过锁定轨温20摄氏度,就要为钢轨洒水降温。”
此外,如果突发线路异常情况,巡养工区需要及时赶往现场进行应急处理。据王伟回忆,有一次在沪昆线上巡查完回到驻地后,突然接到通知——麻江站至小龙洞站区间有异物侵入轨道,他第一时间赶往现场消除了安全隐患,那天他一共步行了39公里。
凌晨线路突然出现异常情况,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处理依然是巡养工区的职责。有一次,巡养工区在内六线上完成巡养工作,职工们都已休息。王伟突然在2时许接到通知——老锅厂站至李子沟站区间线路出现晃车,他便立刻带领职工前往现场检查线路几何尺寸,及时消除异常情况。
克服生活上的困难
巡养工区不仅要承受工作上的压力,还要克服生活上的困难。
很多人都知道,大机人基本居住在宿营车上。可对大机段巡养工区的职工而言,一年能住在宿营车上的机会可谓屈指可数。大多数时候,他们不得不跟随巡养的线路区段就地“安家”。“我们的住宿地点必须选择在施工地点附近,确保有突发情况时能及时赶往现场,所以我们平时都是租住工点附近村民的房子。”王伟说。
作为巡养工区的班长,王伟主动挑起寻找房子的责任。租住民房看似简单,背后却饱含着许多辛酸与汗水,王伟告诉记者:“我们平均施工8公里就要搬1次家,每次租的民房最多住20来天后就又要换地方,因此,许多当地村民嫌租期太短,不愿意租给我们。”说到这里,他数了下手指头说:“过两天,我们又要搬家了。”对王伟来说,向村民租房时磨破嘴皮是常事,有时甚至跑了两三天也租不到房子。
最终能租到的房子大多数条件很简陋,没有空调、风扇,还要防蛇虫鼠蚁,有的甚至不能洗澡……尽管有时居住条件十分简陋,巡养工区的工作质量却丝毫没有受到影响,他们用优良的设备质量确保线路安全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