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西南铁道报2022/8/9期 >>第A4版:【笛声】
为新线奋斗的日子

王家豪

  “轰隆轰隆……”记忆中的绿皮车来来往往,载着远行的人们。小时候,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铁路人,每当听见汽笛声,我总会兴奋地跑到铁路旁,想看看那一节节车厢里藏着什么秘密。现在我如愿成为了一名铁路人,并且参与了郑渝高铁的建设,我感到十分自豪。
  2021年7月,我被调到新线,开始了接触网的平推、后期消缺以及联调联试工作。这次平推验收范围是万州—云阳—奉节—巫山—巴东。
  7月的重庆,骄阳似火。在隧道外汗水浸透了全身,进了隧道又阴冷潮湿,灰尘满天。每天长时间在梯车上作业,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被打湿,这样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强度让我十分不适应。身边的“老”师傅们对此却丝毫不在意,全部精力都在工作上。他们任劳任怨、细心严谨的工作态度感染着我、激励着我,我迅速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眼前的挑战,很快就适应了工作,也学会了在枯燥重复的工作中找到一些乐趣。
  在平推过程中,我认真向师傅们学习,熟悉新线的新工艺、新标准,他们常说:“接触网设备少一个开口销、少一颗螺丝,就可能留下严重的安全隐患,容不得我们一点马虎。”
  因为接触网设备分布在几百公里的铁路线上,我们的工作地点经常变化,基本上一周就要“搬家”一次。记得有一次搬到位于云阳和奉节之间的一个小镇上,当时镇上的水质出现了问题,水管里放出的水呈暗黄色,浑浊不清,没办法,大家只有先将就着刷牙、洗澡、洗衣服……在平推验收的攻关阶段,大家连续上了两个月的班,起早贪黑、披星戴月——忘我的工作,只为确保平推按期完成。
  “走!”“停!”这是作业人员发出的命令。
  “这根吊弦线夹缺开口销”“定位器坡度为9°”“好,吊弦缺开口销”“好,坡度为9°”这是作业人员与记录人员的对话。
  在每天枯燥而严谨的重复中,缺陷和隐患越来越少。
  11月,通过大家的努力,平推工作顺利完成。紧接着我和工长刘静波一起进行站前的验收、消缺工作,主要是对外置槽道的工艺标准进行技术指导,卡控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风险。因为外置槽道在隧道的分布情况比较分散,而每个外置槽道都要仔细检查,我们每天要行走几万步,抬头数千次。
  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在巫山检查外置槽道,三天时间要走完整条线路上最长的两条隧道——16.57公里的巫山隧道、18.9公里的小三峡隧道。途中我几次抱怨,刘工长一直为我加油打气,最终我坚持走完两条隧道,完成了这个全新的挑战,虽然全程走下来鞋子都磨破了,可是心里却很自豪、很踏实。
  今年春节我主动申请留岗加班,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在单位过年。大年三十那天,一大早我就和同事来到奉节站内开始作业。我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确保新线能够如期、顺利的开通。
  今年2月,郑渝高铁万州北至巫山段正式启动联调联试。由于人员紧缺,我们经常处于“白加黑”的工作模式,虽然很辛苦,但我也学会了很多工作技巧,提升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在新线奋斗的日子里充满困难与艰辛,但我们熬过来了!如今,看着试验复兴号列车在新线上高速平稳的运行,犹如看到风雨后那一道美丽的彩虹,让人赏心悦目。这一刻,便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充满意义,喜悦与期待之情油然而生。
  儿时的我曾好奇火车车厢里到底装了什么?长大后才发现,那里面装的是希望与梦想!

Copyright © 2020 CTXW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