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骑行新都桥 2023年10月10日

张晓波

我与朋友骑行川西环线,辗转数日,来到新都桥。

这里被称为“光与影的世界”,处处呈现如诗如画的世外桃源。在路边,总能看到停车举着相机的游人,那神奇的光线、无垠的草原、弯弯的小溪、金黄的柏杨,山峦连绵起伏,藏寨散落其间,牛羊安静地吃草……川西草原风光的美尽情绽放,这里没有突出的标志性景点,但沿线却有10余公里被称为“摄影家走廊”。路上绿树成荫,不少是需两人合抱的大树,小河对面是高山,河边有一幢藏屋,红瓦灰墙,四四方方,砖砌而成,色彩艳丽。拖拉机行驶在房前的“之”字型小路上,装运着满满一车牧草,一个小孩子就伏在了草料上面,与那高山、房屋、小河流水形成了一幅极美极和谐的画卷。

这次骑行行程短,地势平缓,我们有意放慢速度,很多时候看到美景便不由自主地停下来。

一个个藏族村落依山傍水地散布在公路两旁,一条浅浅的小河与公路相依相偎蜿蜒流淌。房前路旁矗立着一棵棵挺拔的白杨,在阳光下炫耀着特有的金黄,一群群牦牛和山羊点缀在田园牧歌式的画卷中,平添几许生动。远处的山脊舒缓地在天幕上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满眼蓝色、白色、金黄、黑色、绿色的饱和色块,在明丽的秋阳光线描绘中勾勒出流畅的线条。

新都桥的藏式民居极有特点,有很宽敞的白墙院子和朱漆大门,房屋大都采用石料建造,朝阳而居,采光极好。每面墙上开着三四扇窗户,窗檐上用红、黑、白等色彩描绘出日月或者三角形图案,象征着人丁兴旺、五谷丰登。偶尔可见喜鹊在房前、溪边、草地上飞翔、跳跃。

下午早些时候,我们到达了新都桥镇,这里地处318国道南、北线分岔路口,北通甘孜、南接理塘,是从西藏通往康定的必经之路。那夜,我们住在藏民家。

翌日,天刚蒙蒙亮,一行四人顶着小雨就推车出门。距离康定城80公里,途中要翻越海拔4298米的折多山,骑行压力有点大。骑在路上,古木参天,雨时大时小,路边的小河依然安静地流淌,只是多了许多宾馆、藏家乐,游人正从房间里钻出来,在朦胧中惊奇于变幻多端的天气带来的山顶的雪。

山的高处薄薄地铺了一层雪,如同一条环形的线。一段缓上坡后,两边的山变得更高更圆润,在前面的沟口,景色异乎寻常的美,几棵叶片泛黄的白杨就生长在水中的小岛上。藏家小屋静谧地散落于溪流边、高山下,与纯净的大自然融为一体。

下雪了,雪花很快就堆积在头盔上、衣服上、自行车架上,路面也变白了。以前见到的雪常在飘落的过程中就化了,我们都很惊讶于这样的堆积速度。雨夹着雪打在身上,短短一会儿工夫,我就经历了自行车链条卡住、脚被钉子扎伤两件事,真是无奈。连续陡坡后,我们进入雪线,折多山垭口已在视野之内。大堵车之后,身后的车辆络绎不绝而来,路面显得有些拥堵。大雪盖住了路,只隐隐约约看得到一些“之”字,山顶完全是白茫茫一片。天气变得寒冷异常,往上骑行的过程中,我渐觉体力不支,有的路段不得不下来推行。

然而突然间,天气又晴朗起来,可以从淡淡的白云间看到同样淡淡的蓝天,如同梦幻般的色彩。后来我才知道,折多山的阳光白云是多么难得。果然,天气变幻无常,很快就阴了。过了二十七道班,大雾弥漫,遮天蔽日,十米之外难见其人或物。

对面过来的骑友下山时轻松自在,还从雾中传来话:马上就快到顶了。果然,前行不远,我们看到折多山垭口,除了兴奋,更多的是一种解脱。上几级石梯,到了石碑前,上面刻着“海拔4298米,折多山,康巴第一关”。经幡和积雪挡住了一半的石碑,这里雪厚雾浓,寒气渗入肌骨。

下山全是“之”字形的路,算是明白为什么叫“折多”山了。过了雪地,穿越雾气,来到了山谷中,终于看到康定新城——康定,我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