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仿写 2025年01月18日

胡慧

前几天在上班路上,我刷到网友仿写余光中《乡愁》的作品《手机》,深受触动——“小时候,手机是大人手中的宝盒,我在一旁好奇张望,屏幕的光在眼中闪烁;上学后,手机是偶尔取乐的寄托,我在被窝里悄悄触摸,游戏的趣在心底着魔;青春里,手机是与朋友畅聊的角落,我在夜里尽情诉说,情感的花不再寂寞……”

这段仿写之所以让我印象深刻,是因为最后一句精准地展示出我每天上下班的状态——“以后啊,手机是生活的负荷,它在地铁匆匆刷过,信息的潮已将我淹没。”是啊,曾无数次暗下决心,要好好利用上下班乘轻轨的时间去阅读书籍、构思文章记录生活,或是总结工作、规划未来。然而现实是,手机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想充实自己却总被推送的热点新闻或搞笑短视频打断思路。

我一面反思自己,一面也受到了网友的启发,于是以“春运”为题跟着进行了仿写,越写越有感悟,便将这些文字记录了下来——

小时候,春运像一场漫长的跋涉,“绿皮车”哐当哐当,载着满满的期待和疲惫;长大后,春运像一次紧张的冲刺,抢票、赶路,在人潮中争分夺秒;现在呢,春运是一场轻松的旅行,动车飞驰、智能服务,让回家之路舒适又便捷。

小时候,春运像寒风中的坚守,在售票窗口外排长队,冻得瑟瑟发抖;长大后,春运像与时间的赛跑,网上抢票、掐着点赶车,不敢有丝毫懈怠;现在呢,春运像一场科技的盛宴,手机购票、智能安检,让出行变得高效又省心。

小时候,春运像艰辛的闯关游戏,要过买票难、上车难、抢座难等重重关卡;长大后,春运像熟悉的挑战任务,虽有压力但也能应对自如;现在呢,春运是快乐的归乡之旅,一路风景、一路欢笑,尽享团聚的喜悦。

小时候,春运像模糊的乡愁画卷,只记得拥挤的人群和漫长的路途;长大后,春运像清晰的奋斗轨迹,每一次回家都是对自己一年努力的慰藉;现在呢,春运像温暖的亲情纽带,无论多远,都能快速连接起家和游子的心。

小时候,春运像艰难的马拉松,一步一步在拥挤中挪动,盼着终点;长大后,春运像紧凑的接力赛,换乘不同交通工具,传递着回家的渴望;现在呢,春运像轻松的健步走,在舒适的环境中,悠然走向团圆。

小时候,春运像古老的歌谣,节奏缓慢,却饱含深情;长大后,春运像激昂的进行曲,充满激情,为了团聚全力以赴;现在呢,春运像优美的协奏曲,科技与温情交织,奏响幸福的乐章。

…………

轻轨上,一小时在不断飞舞打字的手指间悄然流逝。网友感慨“语文是最浪漫的学科”,果然,繁忙紧张的春运也在字里行间变得更有诗意了。时代在变,春运的模样在变,从“绿皮车”缓慢前行到动车组风驰电掣,从人工检票时排长龙到智能闸机快速识别,从车站嘈杂混乱到秩序井然,作为铁路职工,我的个人感受也非常深刻,也想用时髦新潮的方式记录下这些感受。然而除此之外,不变的是对家的眷恋、对团圆的期盼,以及对安全的坚守,那是每一个春运故事中最温暖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