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铁集团提出以深化“六个现代化体系”为载体,以打造“六个市场化运营中心”为带动,深化铁路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铁路企业的任务目标,设立“财务运营中心”负责推动国铁集团财务数智化转型、支持经营决策、强化风险防控和统筹财务共享运营等工作。
集团公司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打造“财务运营中心”的重要牵引,也是推动财务管理数智化转型的基础。早在2023年,集团公司就作为全路第二批5家试点单位之一,成立财务共享建设筹备组,启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工作。近2年来,在国铁集团统一部署下,集团公司深入推进业财融合和财务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打造。而今,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取得了哪些成效?有哪些改进的方向?带着这些问题,本报采访了集团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负责日常工作的副主任赵晓蕾。
问: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今年要做的主要工作有哪些?
答:集团公司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今年锚定“从有到优”的建立目标,着力完善内部管理机制,细化业务流程与审核规则,推动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全面互联互通,确保财务管理规范有序、风险可控。深入开展系统智能化研究,通过优化财务共享系统功能、加强系统互联研究、探索RPA财务机器人(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和AI智能技术的运用,不断提升用户体验感和系统运用便捷性。加强数智化研究,充分利用共享系统天然数据池的优势,多维度分析数据内涵和业财数据的逻辑联系,探索建立大数据分析模型,打造经营管理数智化决策分析辅助平台,借助“规范+智能”双轮驱动,为集团高质量发展注入数智化动能。
问: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取得的成效有哪些?对广大干部职工而言,最可感可察的变化是什么?
答:集团公司作为全路第二批试点单位,自2023年启动试点以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提供的服务已经覆盖了所有单位和全体职工。
云端数据集成共享服务设置了多重机控防线,优化了管理流程,实现了财务管控力度和风险防控机制的双重升级。一是系统内嵌了审批流程和报销标准,自动识别违规事项;二是系统与税务局发票管理系统对接,实时查重验真,杜绝了重复报销和不合规发票;三是统一了会计科目体系和审批规则,让业务审核标准和核算口径更加统一、管理更加规范、信息更加透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逐渐成为企业提质增效的“加速器”,既为职工减负,也为管理赋能。
对于广大干部职工而言最为直观感性的变化就是个人报销。我们现在可以通过手机移动端在线办理报销,全程可查,不用等领导在家时才能签字,也不用因少一张单据而反复找财务工作人员,而RPA+OCR自动化处理模式也极大提高了审核、审批效率,特别是差旅费等个人报销款项已经实现了银行直付,报销款到账时间缩短至少5个工作日。
问: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主要工作亮点有哪些?
答: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亮点主要体现在技术应用和系统整合上。
在技术应用上,我们开发了60多个RPA机器人,覆盖提单、审单、数据配置等高频场景,让标准化业务逐渐从人控转向机控,把大量简单重复机械的劳动交给技术,科技硬核实力帮助我们大幅提升了效率、减轻了工作强度。
在系统整合上,我们积极推动系统互联互通,目前财务共享系统已经和国铁商城、物资系统、企法系统、税务系统等实现了数据互通,还可以向机动车管理系统推送车辆费用信息。
我们将逐步打通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壁垒,实现数据“一次录入、全程共享”。通过与集团公司管理信息系统集成和统一用户入口、移动APP上线等,职工提单报销与审核审批操作界面更加友好便捷。这些举措提升了管理流程智能化水平,让企业内部协作更高效,为企业的数智化转型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问: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存在哪些主要问题?下一步如何提升“用户体验”?
答:财务共享系统仍有较大的优化空间,例如报账单填写内容多、电子档案功能尚未实现,系统互联互通程度不高、数据分析能力不强、部分职工对系统操作不够熟练接受度还不高等。(下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