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毛叶蓉 高源苹
“师父,我来检查一下线圈螺丝的紧固情况。”3月27日,在成都电务维修段西昌车载设备车间,一个年轻且充满活力的身影穿梭在各种机车设备之间进行检修,他就是彝族小伙子克日木牛。
“走出大凉山,再回到大凉山,为家乡铁路贡献力量是我从小的梦想。”克日木牛一腔热血地说。他是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礼州镇人,去年大学毕业后回到西昌工作。他和铁路的情缘就像一部充满故事的长篇画卷,从他的童年徐徐展开。成昆铁路悠扬而又充满力量的机车笛声是他童年最温暖的摇篮曲。“当年修这条铁路,建设者用命在崖壁上凿隧道。”儿时,父亲讲述成昆铁路的故事,如同一颗种子种在了他幼小的心田。
16岁那年,5633次“慢火车”缓缓启动,载着克日木牛的书包和他对外面世界的憧憬驶出大山。在那晃晃悠悠的车厢里,他看到了巡道工帽子上结着的冰花,那是在寒冷的环境中坚守的印记;看到信号工双手被冻得通红,却依然坚定地完成任务。这些画面就像铁道旁永不熄灭的信号灯,不仅照亮了他走出大山的求学路,更浇灌着他心中那颗想成为铁路人的种子。
时光流转,去年7月,克日木牛带着多年的梦想和对铁路的热爱,以一名车载信号工的身份“重返”成昆铁路。他知道自己肩负的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对成昆精神的传承。他渴望在这条充满历史厚重感与奋斗力量的铁路上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却坚定的力量。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凉山人,克日木牛对交通制约家乡发展有着深刻的体会。进入铁路工作后,他更明白了铁路对凉山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入职以来,他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标准化作业流程,努力提高技能水平,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为家乡做一点贡献。
刚入职不久,克日木牛就遇到了一次不小的挑战。有一次,检修机车信号灯出现上码异常情况,他和工友们迅速排查原因,并凭借平日积累的知识初步判断是信号机灯丝烧坏了,但经过仔细检查却没有发现明显异常。正当大家有些焦急时,克日木牛沉下心来,重新沿着线路一寸一寸地复查,终于在一个隐蔽角落发现跳线出现了短路现象。经过处理,信号灯恢复正常。
克日木牛入路仅半年时间,对检修作业流程却早已倒背如流,每一个步骤、每一个项点都牢记于心。“别看他斯文,做起事来就像他的名字一样,有一股牛劲儿!”克日木牛的师父黄堃说。
如今,每当熟悉的笛声掠过安宁河谷,克日木牛都能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心跳与铁路脉搏同频共振,他知道自己已成为铁道乐章中一个充满活力的跳动音符。他被钢轨焐热的青春岁月,正如同成昆铁路上的一块基石,在崇山峻岭间绵延成新的“铁脊梁”,承载着他的梦想驶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