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琳
近闻,集团公司2025年首期线路专业技术人员基础技能实训班随宝成铁路集中修收官落下帷幕,后续还计划在其他干线集中修期间开设4期实训班——将培训课堂“搬进”施工现场、以集中修为实训“教材”,这是理论与实作深度融合的训练,也是集团公司工务系统在高质量发展中对人才队伍的一次“硬核”打造。
又闻某企业斥资百万元引入全新操作系统培训,员工结业考试全员高分通过。但当设备突发故障时,顺利获得结业证的3名当班工程师,却对着闪烁的报警灯手足无措——当“知识点”无法转换为“生产力”,培训便沦为了脱离实践的“空中楼阁”。
事实上,在理论培训中融入实操训练,已是当下各类培训的“常规操作”,但这种训练通常仍是模拟化的“人造场景”。此次培训,集团公司直接将施工现场作为实训场,把参培人员放在工期紧、任务重、强度大、联动多的集中修“战场”进行“真刀真枪”的淬炼,对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实战经验的提升具有成倍的“放大效应”,这期间淬炼出的专业素养也具有任何模拟训练无法企及的成效价值。
实践出真知,也可长真才。从理论规章到生产组织“七大环节”全链条,从施工流程各环节到集中修相关办法、规定的验证和修订,这样的培训对形成涵盖技术、管理、组织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矩阵有着积极意义。
实训的生命力在于其构建了知识转化的完整闭环。真实的施工场景下,参培人员“带着问题学、盯着隐患练”,能实现理论知识与真实作业的“无缝衔接”。从更深层次看,这种实训模式正在重塑铁路人才培养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