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东智
5月5日5时许,晨光熹微,在成渝铁路长沙埂至顺河场区间,数名身着橙红色工装的“桥梁医生”在青灰色的球溪河大桥上格外醒目,检查锤与钢轨碰撞出清脆的晨曲。这是内江工务段资阳桥路车间归德乡桥路维修工区职工的第7300次出勤。
“铛——”该工区工长张鹏闭目凝神,仔细倾听这条“钢铁长龙”的脉动。“3号墩台西南侧螺栓扭矩异常。”他沙哑的嗓音穿透江风,青工刘跃东立即使用电子扭矩扳手矫正了0.5牛米的误差值。
在距江面30米高的桥墩上,该工区职工化身精密的“人形机械臂”。老师傅周胜军布满老茧的双手正以每分钟26次的“黄金频率”旋动扳手——这是既能确保螺栓充分紧固又可避免螺纹损伤的绝活。他们身后,数个装着不同颜色油脂的方盒整齐排列,黑色用于常规防腐,红色标记重点部位,每个细节都透出这群“桥梁医生”的“强迫症”。
当最后一段钢轨检查结束,烈日已毫无保留地倾洒在球溪河大桥上。“这太阳够热情,免费送咱们一次‘蒸汽桑拿’!”脱下能拧出水的工装,工友们的玩笑冲淡了疲惫。张鹏抹去眼角的汗水笑着说:“干我们这行,心态乐观才能细水长流。”20年风雨在他脸上刻下沟壑,却未磨灭他眼中的星光。
12时许,当列车呼啸而过震落野花瓣雨,“桥梁医生”们收拾好工具,哼着小曲儿,朝着工区小院的方向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