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周子琳 通讯员 王凌颖 韩旭刚 余培胤)5月1日,由越西县普雄镇主办,成都客运段、西昌车务段协办的“越西县以舞会友系列活动暨普雄镇首届文旅推介官”线下活动在5634次公益性“慢火车”13号车厢精彩启幕。
活动采用“车厢走秀+才艺展演”的创新模式,将非遗传承与旅游推介相结合,通过“线上投票+线下评分”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获奖选手,聘为“普雄文旅推介官”。
当日上午,随着一阵清脆的震颤声,非遗口弦传承人莫洛金沙莫轻捻铜制簧片,悠扬古调如山涧清泉般在13号车厢流淌。9名身着彝族服装的“普雄文旅推介官”候选人手挽彝家绣娘翩翩起舞,达体舞的裙裾与口弦的韵律交织成流动的风景线,让这列开行55年的公益性“慢火车”瞬间化作民族文化展演的流动舞台。
13时15分,列车缓缓从西昌站驶出,参赛选手以民族服饰走秀、歌舞表演、书画展示的方式,为旅客们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在车厢内形成一道流动的风景线。活动尾声,主办方邀请了普雄本土非遗传承人展示彝绣、口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了众多旅客驻足观赏。精美的彝绣作品和动人的口弦旋律让大家更加深切地体验到彝族文化的魅力,“慢火车”的车厢也成为大众了解彝族文化的“最佳窗口”。
“一直都想来‘慢火车’打卡,这次趁着‘五一’假期,我们一家人特意从广州过来。”专程来感受“慢火车”的旅客曹磊兴奋地分享道,“没想到在车上就能参与这么精彩的活动,我们还和选手们一起跳起了达体舞,直观地感受到当地的民族文化,这种体验太独特了。”
作为凉山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慢火车”始终承载着特殊使命。自1970年开始穿行在成昆线上以来,这趟最低票价2元的绿皮车是沿线人民的“求学车”“赶集车”,现在更成为新时代文旅融合的“移动展廊”。未来,5633/5634次公益性“慢火车”将继续承担起助推彝族文化传播的职责,助力凉山彝族自治州打造“春赏花、夏纳凉、秋品果、冬玩雪”的全域旅游格局。
图为活动现场。韩旭刚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