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会攒家当的瓒哥 2025年05月10日

通讯员 蔡孝俊

在内江工务段资中线路综合维修车间,提起材料员王瓒,职工们都亲切地称他为“瓒哥”。这名整天穿梭于7个仓库之间的中年汉子,近日获得了集团公司“修旧利废先进个人”称号。

作为施工车间的材料员,王瓒担任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关键角色。在他负责的7个仓库中,大到数米长的拉伸机、撞轨器,小到毫米级的螺丝垫片,每一件物品在他脑中都有清晰的“坐标”。“材料管理不是体力活,是良心活。”这是王瓒常挂在嘴边的话。

为了让职工领取工具更加便捷,王瓒按照施工流程给工机具分类,在货架上贴上醒目的标签;为了应对突发抢险任务,王瓒特意设置了“应急物资区”,确保二十分钟内就能备齐所有应急物资。去年集中修的三个施工班组同时开工时,王瓒正是凭借这套“军事化”管理,高效地为每个班组配齐了所需工机具。

面对施工车间居高不下的工机具损耗率,王瓒始终坚持一个原则:能修的绝不换,能改的绝不扔。

2024年,车间统计有二十多把轨道扳手因零部件严重磨损、杆身生锈被判定报废,然而王瓒却将这些“废铁”悉数拖回仓库,对照维修手册仔细研究。拆卸零件、打磨锈迹……经过他的巧手修复,12把被判“死刑”的轨道扳手重获新生、重返工地。

如今,王瓒的仓库里专门开辟出了一个“待修区”——缺少套筒的涂油扳手、磨损严重的撞轨器“牙齿”、卡壳的钢卷尺、接触不良的灯具……在他的维修下,这些物件总能逐渐“起死回生”。职工们笑称:“瓒哥的仓库有魔法,旧物能变‘宝’。”

在车间的工机具采购清单上,王瓒的“节俭经”记录得清清楚楚:一台油门损坏的切割机,网购配件几十元就能修复,而购买新品则需花费上千元。

2024年,王瓒带领车间老一辈维修师傅共修复各类工机具百余件,累计节约采购成本数万元。他“会攒家当”的名声也因此在车间里广为流传。

在仓库角落的小马扎旁,常能看到王瓒手把手教青工使用设备的场景。青工小刘曾因不慎扯断电焊机线而羞愧地躲在宿舍,王瓒却带着工具包主动上门:“设备坏了不可怕,怕的是不动手。”从拧螺丝的对角发力技巧,到液压设备的油路排查,他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培养着新一代的“修旧能手”。

在这个追求高效率的时代,王瓒用传统的匠人精神,为“节约”二字赋予了新的内涵——不仅是简单的省吃俭用,更是对资源的珍视、对工作的敬畏。车间墙上“爱惜物资、勤俭节约”的标语在他身上找到了最生动的注脚。7个码放整齐的仓库、货架上分类清晰的旧零件、工具箱里磨得发亮的扳手,无一不见证着他对“修旧利废”的执着追求。

每当职工从王瓒手中接过修复如新的工机具时,总能看到他额头的汗水和嘴角的笑意。这个不善言辞的材料员用日复一日的坚守告诉人们:所谓匠心,不过是把平凡的事做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