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记者 胡志强 通讯员 简艳)5月12日6时许,随着一声清脆的笛鸣,犀浦站当日首趟开往青城山站的S5001次列车准时从站台驶出,成灌铁路迎来开通运营15周年。15年来,这条承载着灾后重建希望与区域发展使命的铁路累计发送旅客1.13亿人次,成为连接成都与都江堰、青城山的“黄金纽带”。
在中国铁路发展史上,成灌铁路注定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全长65公里的成灌铁路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项目,连接省会成都与世界文化遗产、汶川特大地震极重灾区都江堰,不仅是全国首条市域铁路,更是西南地区首条动车线路。
“2010年5月成灌铁路开通运营后,犀浦站到青城山站最快仅需23分钟,都江堰、彭州等县市从此与成都中心城区形成半小时经济生活圈。”犀浦站党总支书记鄢鸥介绍。
15年来,成灌铁路持续优化列车开行方案,不断提升运输能力。列车开行对数由最初的18对增加至如今的76对,平均发车间隔时间由最初的50分钟缩短至如今的10分钟,运营时间从每日6时持续至23时,极大地方便了沿线居民出行。
旅客李欢每日乘坐成灌铁路动车往返犀浦、都江堰。她的微信群里聚集了上百名像她一样每天乘坐动车通勤的网友,用他们的话来说:“乘动车就像坐公交车一样方便、快捷。”
15年间,为了让旅客出行体验更美好,成灌铁路不断优化提升硬件配置和服务。2013年、2014年,成灌铁路离堆支线、彭州支线相继开通运营,成都市域交通路网体系进一步完善;2017年7月,犀浦站实现铁路与成都地铁2号线的同台换乘;2019年1月6日,成灌铁路正式实行公交化运营;2021年2月,旅客刷“天府通”即可乘坐成灌铁路动车,实现动车、地铁、公交“一卡换乘”;同年9月,成灌铁路推出计次票和定期票两种灵活便捷、经济实惠的新型票制产品;2024年4月10日,成灌铁路列车车次首字母从城际“C”字头更改为市域“S”字头,定位更加清晰、服务更加精准。
青城山、都江堰等景区凭借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大量游客乘坐成灌铁路动车前来游玩。15年来,成灌铁路热度不断攀升,周末、节假日时段的列车几乎每趟都座无虚席。
每年春夏,青城山迎来旅游旺季,成灌铁路精准实施“一日一图”,动态调整列车开行方案,助推旅游经济快速增长。青城山站站长蔡强介绍:“5月以来,青城山站日均开行列车37对,单日旅客发送量高达14191人次。”
“今年‘五一’假期运输期间,成灌铁路累计发送旅客37.3万人次,连续三日旅客发送量破纪录——5月1日发送旅客75579人次,刷新今年清明假期创下的68802人次纪录;5月2日、3日,分别发送旅客75667人次、78900人次。”成都车站客运科负责人张芸娣说。
15年来,一趟趟满载游客的列车驶入都江堰,都江堰站、青城山站周边发展成为集旅游、购物、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商业区域。
为了更方便游客前往青城山游玩,青城山站积极与都江堰景区管理局青城山景区站区管理所协作,在站前广场开通直达青城山的定制观光车,旅客出站后仅需10分钟即可抵达景区,这一贴心举措赢得了广大游客的一致好评。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适应运输市场新需求,不断拓展‘铁路+旅游’辐射范围和项目业态,努力让广大旅客出行体验更美好。”鄢鸥说。
图为一列动车行驶在成灌铁路上。费思童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