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吴济佑 本报记者 任颖彤 通讯员 魏启睿
火车头的“家”在机务段,轨枕的“家”在轨枕厂,那铺在线路上一颗颗不起眼的道砟来自何处?
近日,记者一行从宜宾西站出发,乘成都工务大修段道砟生产车间的工程车沿山路盘旋而上,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来到了坐落在大山深处的白皎采石场。
现场车辆往来如织,钢构厂房白顶蓝墙。“采石场始建于1996年,是集团公司唯一的特级道砟供应基地。10名采石工常年坚守在此,主要负责道砟开采、生产、装车及质量监管等工作。”刚见面,白皎采石场场长孙庆良就同记者盘起“家底”。
道砟能通过承担和传递分散荷载,来降低列车经过时产生的震动及噪音,还发挥着保持线路几何状态的重要作用。正因如此,在孙庆良看来,一颗小小的道砟虽然不起眼,但“养成”过程却并不简单。
“矿山开采前,我们首先要剥离植被、盖土、风化杂石等岩层附着物。”据孙庆良介绍,此举既是为了确保道砟“血统”纯正、避免混入杂质,也是为了挖掘出梯田状的开采台阶,让每个台阶的高度、坡度满足作业要求,便于后续开采。
道砟一般选用坚硬耐磨的玄武岩。采石场西北方,一辆辆橙色涂装的潜孔钻车正朝着裸露岩层进行钻孔作业,“突突突”的钎头凿岩声此起彼伏,地面不时扬起阵阵薄烟。
“这是道砟生产的第二个环节。”采石场职工陈礼金向记者介绍,“钻孔的深度、倾角等都有讲究,要尽可能避免钻渣掉进钻孔,才能在利用中深孔爆破法对岩层实施爆破时,达到最理想的爆破效果。”
对两次破碎作业后的石料按大小、形状进行严格筛分,这是每一颗道砟必经的“卡颜局”。
“既有线补充道砟一般选用粒径为25至63毫米的一级道砟,新建铁路选用粒径为15至63毫米的一级道砟,有砟高速铁路则使用粒径为22.4毫米至60毫米的特级道砟。”陈礼金表示,筛选过程中要淘汰掉外观呈片状、针状的道砟,留下接触面大的道砟,增加石头间的摩擦力,更好发挥出减震、降噪作用。
此后,一颗颗“白皎制造”道砟将被运至离采石场不远的铁路专用线,搭乘K型风动卸砟车远赴他乡,正式开启守护铁路安全畅通的“打工生涯”。
白皎采石场曾为沪昆高铁北盘江特大桥环氧树脂特级道砟等多个重点工程项目供砟,目前,该采石场每年要为西南铁路新线建设、大修线路施工等输送优质道砟20多万立方米,除完成沪昆、成贵等高铁线路以及内六、成渝、渝怀等普速线路的道砟供给任务外,并为即将开通的成宜高铁提供特级道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白皎采石场不断优化开采程序,新建洒水降尘和降音降噪设备。行业内最先进的道砟水洗循环系统也于今年年初正式投用,为每一颗新生产出的特级道砟“洗澡搓泥”,真正实现了生产作业“零排放”、无污染。
远离尘嚣,与山为伴。孙庆良坦言,采石场职工的家都不在本地,所以吃住都在场里,一般一个月只能在家待七八天,算起来和同事相处的时间远多于陪家人的时间。“我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河北人,在采石场工作了十多年,现在口音都变了。”孙庆良操着一口地道的四川话笑着说。
秋阳西下,采访告一段落。而大山深处的坚守,仍在接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