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尧
“轨道桥轨距标准长度为1435毫米,区间为数值加减2毫米内合格,轨缝大小应在4毫米至10毫米范围内,同时需检查橡胶垫板表面有无老化变形,无车辆停留时垫板厚度低于8毫米则需要立即更换。”10月22日,在成都动车段临修库内,设备车间职工刘寒林和李昌冬正在进行轨道桥小修作业前准备。
轨道桥是由钢结构支柱通过弹条扣件连接钢轨而组成的桥架,中部设有检查地沟,方便对动车组走行部位同步检查作业要求。在动车组运行相同条件下轨道桥整体结构应有足够的强度安全储备承受能力,其安全性能是否合格达标需要由一项项测量数据进行综合判定,用“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来形容也不为过。
“我在轨道桥线调节轨距测量尺,你在上面观察尺子的水平度,同时记录下测量数值。”刘寒林说着便顺着轨道桥阶梯进入到了两个钢轨之间,一只脚踩在地沟辅助踏板上借力,同时双手把轨距尺举过头顶高度将其架在钢轨之间。李昌冬则站立在轨道右侧,伸手将轨距尺右侧卡扣固定住,俯身调节水平度使尺子本身与钢轨成直角,待测量尺上数显数值稳定后将其记录在本子上。
“1434.6毫米,025柱轨道测量点测量值达标!”李昌冬对着胸前的执法记录仪念道。他们每次需完成一条线250多个立柱的测量,为确保数据准确,往往还需要重复多次。
“扭力我来打,我力气大!”刘寒林拿起足有1.2米长力矩的扭力扳手,将套筒套进了轨道桥鱼尾板上的螺栓上,侧身将扳手使劲往下压,灵活运用体重的重量去发力,直到听到几声“哐当哐当”代表紧固到位的声响后才卸力松下套筒,并用黄标笔对螺栓进行了定位画标记,方便巡检作业时更好对螺栓松紧度进行确认。
在轨道桥小修作业中,鱼尾板螺栓的检查也是重中之重,由于动车组进库制动和出库启动时,车轮对钢轨产生纵向推力,使方向全部指向库内一个方向,长期使用后钢轨向库内窜动即产生“爬行”,因此钢轨扣件松紧度对轨道的连接和保持轨距的能力高低起决定性因素。
此次轨道桥小修作业,维修人员对运用检修库内6条轨道桥进行了小修,对设备进行全面排查,找准设备常见故障“痛点、难点”,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