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彭智超 李谦
人物档案
罗加龙,1971年2月出生,现任成都机务段动车组司机,先后获得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先进生产(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勤学苦练成为“业务能手”
2009年,罗加龙通过选拔考试走上动车组司机岗位,成为成都机务段首批动车组司机,他的成长见证了西南铁路的高速发展。
面对高速铁路全新的驾驶操纵标准和要求、不断更新的装备技术和规章制度,罗加龙牢牢铭记打好基础、练好基本功才是安全行车的秘诀。心怀这样的职业信念,他在动车组司机岗位上一干就是14年。
无论是在家里休息,还是在单位学习,或是在线上值乘,罗加龙都会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本子上密密麻麻地记录了他根据线别、车型、时间段整理出的操纵技巧、风险提示和防控方法。在高速动车组驾驶方面,他总结出的“1360”“2360”“3360”操纵方法,可谓图文并茂、一目了然。这些看似普通的方法却能有效帮助司机掌握和判断列车制动、提速地点和提速时机,让动车组运行更加安全平稳,既保证了列车安全正点,又提高了旅客乘坐的舒适性。“这些方法已经成为带道司机为新司机进行实践培训的秘籍。”他总结的操纵方法在全段推广沿用至今。
主动请缨争当“开路先锋”
近年来,雨后春笋般出现的高铁线路织密了西南地区的铁路网。每条新线开通运营前,都要经过数月的调试检测,各专业系统会对线路基本情况和各类极限数值进行检测,确保线路满足运营条件。
“主任,川青铁路联调联试即将进入尾声,我申请到成宜高铁……”一提起新建铁路联调联试工作,罗加龙就浑身充满了干劲。从参加成灌铁路联调联试开始,他就与新建铁路联调联试结下了不解之缘。随后开通的沪蓉铁路、成贵高铁等11条新线的联调联试,他都参与其中,见证了“蜀道难”到“蜀道通”的变化。
“要是联调联试任务紧张,一个月不能回家休息是常事……”罗加龙说。据了解,联调联试的动车组常常在凌晨出库,他3时许就要起床做好出乘前的准备,而一天的调试检测需要往返6至8趟,耗时10多个小时。
2019年2月18日,成贵高铁要验证时速250公里的“复兴号”动车组CR300AF、CR300BF车型能否满足运营要求,要跑满30万公里且无任何质量问题才能通过运营试验。罗加龙几乎每天4时许就起床,驾驶这两种型号的动车组跑5个来回,穿梭在成都东站至兴文站间约225公里的线路上,直到23时许才结束一天忙碌的工作。这样超负荷的工作,他连续干了8天。“为了成贵高铁早日开行‘复兴号’动车组,苦点、累点都不算什么,这是我们国产动车组的代表作,能驾驶它们我感到非常自豪!”罗加龙感慨地说。
传承匠心当好“五星司机”
“开车想着坐车人”是机务系统一直传承的理念,这个理念让司机对安全和生命充满了敬畏感。据统计,今年52岁的罗加龙自担任司机以来,已安全行车300余万公里7100余趟。今年,他获得该段“五星司机”称号。
“星级司机”是该段对动车组司机通过业务技能、作业标准、安全成绩等5个指标综合打分评定而确定的荣誉。该段有“三星司机”148人、“四星司机”93人,“五星司机”在该段近700名动车组司机中仅有6名。
作为稀缺的“五星司机”,罗加龙长期“名声在外”,不少新司机上线前都会慕名前来拜师学艺,并希望能够分到罗加龙的机班。罗加龙也毫不吝啬自己的“绝学”,将自己的工作心得、操纵技能、行车经验、应急处置方法等倾囊相授,先后培养徒弟100余人,成为了该段培养高铁动车组司机不可或缺的教学骨干。
“罗师父以严和细著称,以前在教学组,我操作稍有差池就会被罗师父重新‘回炉’,但是多亏了他的严厉教导,我才能成为‘四星级司机’……”何宇是罗加龙的徒弟,说起罗加龙的教学方式,何宇非常感慨。
罗加龙的徒弟马鹏程在西成高铁第一次接触CRH380A型动车组时,由于该车型没有预“恒速”功能,车间为了防止动车组超速,规定司机需在限速设定临界前要把手放在“恒速”按键上,随时准备恒速运行。习惯性“卡点”的马鹏程在达到临近恒速点位时才把手放在“恒速”按键上。看到此景,罗加龙并没有吱声,只是关注着马鹏程的动作,做好随时介入的准备。
“恒速操纵不提前到位,你知不知道这样做的风险?”值乘任务结束后,罗加龙言辞犀利地对马鹏程的操纵进行“点评”,与其说是“点评”,不如说就是批评。批评马鹏程后,罗加龙心平气和地告诉他,司机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好速度,要是遇到分心的事情,很容易出现手忙脚乱导致列车超速。
“严是爱,松是害,年轻人不怕犯错,怕的是不知道自己错在哪儿。”每每提到对年轻司机的帮助,罗加龙都十分感慨。在他看来,经验丰富的师父带领徒弟少走弯路、不走险路是一种胸襟,更是一份责任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