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危功博
10月27日,下了一整夜的雨还在继续,湿漉的空气笼罩着玉屏这座小城。一阵急促的闹铃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凯里工务段线路重点维修车间一工区的职工从睡梦中醒来,起床、穿衣、洗漱,匆匆赶往车间食堂,食堂阿姨忙碌着烧水、煮面。
6时5分,大家面条落肚,身上暖和了不少。“来!排队点名!”工长杨仁帮喊道,大家挺起胸膛,迎着雨丝列好队。
“今天的作业地点是玉屏站内,作业计划是三级施工,作业项目是成段换枕、破底清筛、线路起道捣固……”杨仁帮认真地安排着当天的施工作业。
“今天雨中作业,地面也比较湿滑,大家动作慢一点。作业结束后计划休息两天,大家不要被回家的喜悦冲昏了头脑,忘记了安全。记住,安全才是离回家最近的路!”车间主任杨江来对安全进行提示。
6时45分,天色渐渐放亮,作业人员来到施工点待命。“经行调口头同意,玉屏站21、19、17、15、13、11道封锁。‘天窗’时间6时52分至12时52分。”驻站防护传递封锁信息。
7时5分,作业开始。现场的各类机械轰鸣着,作业人员按照作业方案一字排开进行“流水线”式作业。一台挖掘机把线路一侧的道砟切除,另一台负责清筛的挖掘机在后面,长长的锯齿状“筛刀”伸入道床下部,“哒哒”地响着,把道砟从板结的道床下取出堆在线路侧边,第三台挖掘机将之前准备好的新道砟填进道床,把弃砟装袋运走。负责整修的职工使用四台液压捣固机,对线路水平进行调整。其余职工加强线路外观整治,均匀石砟、夯拍道床。
“这样大型的站场升级改造施工,我们过去做不了。今年,去兄弟站段参观学习后,思路打开了。我们优化了工艺流程,大胆使用大型机械,采用流水线作业,让运输‘淡季’成为施工‘旺季’。”杨仁帮介绍。
“把门式捣固机抓紧时间推上来!”杨仁帮大声喊着,又投入紧张的工作。他有一张黝黑的脸,神情严肃,私下里工友们喜欢叫他“帮哥”。
“帮哥,我这边到位了,可以开始起道了。”杨仁帮准备了一块塑料布,垫在钢轨上,然后熟练地跪在钢轨上俯下身子,以目光为尺测量线路。“手掌向上为升,手掌向下是停。”这是杨仁帮和门式捣固机操作手谢贵平之间的手语。手掌不断翻转,原本高低不平的钢轨也逐渐精准,整个过程一气呵成。
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作业人员紧张有序地忙碌着,11时40分,作业接近尾声。挖掘机回到停驻点,人工整理最后一小段。杨江来组织职工进行质量回检,对线路几何尺寸以及道床是否侵限逐个检查,记录数据,然后再进行两遍全覆盖清场工作。
“守土有责、责尽心安”,是工区职工的人生信条,每一滴汗水、每一个病害的整治都是铁路运输安全的“平安符”,他们黝黑的肤色或许正是线路工作和设备安全赋予他们最美的“奖章”……
12时30分,淅淅沥沥的小雨停了,彩虹在云端。大家带着一身泥泞,伴着彩虹踏上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