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主管·西南铁道报社出版






2023年11月09日

忙检不“盲” 秋鉴不“简”

通讯员 代盼

“秋鉴开始后,我们每天在机房要待上10个小时……”10月31日,成都电务段成都北编联合通信工区职工段世军边走边说。他和工友们迎着秋风前往大功率基地开展设备秋鉴工作。

该工区共有职工9人,担负着3站7区间59公里通信设备的维护任务。每一条线缆、每一座铁塔、每一个机房,他们都非常熟悉。每年秋鉴期间,该工区都会对通信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把脉问诊”,为设备整治提供依据。身穿黄马甲、提着工具包的通信工们,就像游医穿行在每个通信机房之间。

按一人一表、一机柜分工,他们扎着马步站在机柜下,用犹如绣花一般的手指逐一检查各个器件。这些工作看似简单,实则考验他们的耐心和手上的真功夫。

“扎带平整,不留毛刺。松紧适度,间距均匀……”“理线需按蓝、橙、绿、棕、灰固定线序进行。”青工刘科志总是在干活之前默念一遍工长教授的理线口诀。借着头灯的光,他匍匐在地板上,一手用一把小毛刷仔细清理线槽里的粉尘,一手拿着五颜六色的缆线。解开、排序、固定……平时不断练习的他已把整套作业流程做得行云流水。即便如此,他也丝毫不敢掉以轻心。

在另一旁,狭小的机房内有3排如兵马俑般列成方阵的黑色金属柜。工长曹子鉴在机柜前反复蹲下、站起,查看板件上交织闪烁的指示灯。他仔细翻阅有些磨损的笔记本,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机房卡线模块、电源配线、光电缆走向等信息,其中还有几处修改的痕迹。他检查设备时的模样被职工笑称为翻着古籍的“老中医”。的确,他就像中医一样,对每一块设备板件进行“望闻问切”——认真查看指示灯的颜色和频率,仔细倾听设备运转和告警的声音,细致询问网管了解设备工作状况,详细分析设备性能状态。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设备秋鉴工作有序推进。“快点!快点!动作都麻利点,还有闭塞通道没有检测。”“邹玲萍,你再确认一下,等会儿记录好测试数据。”离作业时间结束还剩约1小时,曹子鉴用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催促职工们加快工作进度。来到机柜后,他立马要求职工开始测试作业:“一组一先混上,断开;一组二混上,断开……”

“阻值正常,各项指标正常。”19时许,收到另一端测试职工的报告后,近10个小时的秋鉴工作结束,他们长长地松了一口气。他们的衣服上都粘了一层薄薄的灰,虽然已是深秋,额头上却依然渗出细密的汗珠。

“设备质量合格,我们就安心了,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看着刚检修过的机房内部平整有序,曹子鉴感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