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徐锐 张耀川
“对讲机按了吗?电话打了吗?防护设置好了吗?向工区报告了吗?”今年7月4日,达州工务段管内万凉铁路驷步河大桥突发险情时,职工胡德鹏、武玉杰立即执行“一按、二打、三防、四报”应急处置标准化流程,有效防范了可能发生的行车事故。这是该段持续强化安全管理能力、现场管控能力,扎实推进“双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该段管辖襄渝、达成、达万、广达等14条铁路的1117公里线路和690座桥梁、隧道、涵洞。图定列车对数、通过总重居集团公司10个普速交界口首位。
该段抓住人员、安全、质量管控等关键,各级管理人员通过跟班检查、“图示化”推演、“拉家常式”座谈等方式,围绕施工规范、安全防护、质量卡控等重点写实调研。针对现场安全短板、弱项,细化完善管理制度、岗位作业标准,形成“一图一书一表”126项,让职工按标作业成为行为自觉。
该段三汇镇线路车间管内襄渝铁路达州至三汇镇区段,繁忙运输对设备质量影响较大。为解决施工作业条件差、“天窗”数量少、安全卡控难等难题,该车间不断探索和总结,首创性开展机械化清筛线路基床病害和机械化成组更换道岔钢件施工,并形成了比较完善、实用性强的作业指导书,在集团公司得到推广运用。
此外,该车间坚持日检查、周通报、月考核、季评比制度,用正向激励促进维修生产,在实施作业质量优良有奖的基础上,以更大力度推动收入分配方案改革。2022年,该车间获得的维修质量奖励由4.8万元提升至现在的29.8万元,涨幅达521%,极大提高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该段强化安全管理能力的同时,也在现场管控能力方面狠下功夫。
该段坚持以信息化助力标准化建设,充分结合达州、广安等片区生产实际,在段和车间安全生产调度指挥中心(车间为分中心)安设电子看板,实时更新生产任务,动态跟踪设备病害调查、复核和处理情况,并将“铁管通”系统、GPS定位追踪系统、实时视频监控系统嵌入到作业区域和岗位,重点盯住“人在干什么、设备有何风险、安全环境有没有变化”等关键,实现施工作业实时监控,及时指导和提示职工按标作业。
该段万州桥路车间管内万凉铁路素有“桥隧博物馆”之称,线路两侧高山耸立、悬崖绝壁众多,地质条件极其复杂。随着时间推移,桥路设备出现周期性损耗,抗洪能力降低,防洪形势严峻。为及时发现险情,该车间以春、秋季防洪排查出的安全隐患为基础,结合无人机航拍测绘、3D建模等手段,充分研判防洪重点处所、关键环节,科学划分网格区段,规范巡查巡守制度,强化应急处置培训和演练,及时发现并消除水害,有力确保管内行车安全畅通。
“我们通过抓好设备在线率、巡查正常率‘双率’管控和段、车间、劳务公司三级分工盯控,有力督促防洪网格人员按时按图做好防洪巡查巡守工作,有效确保了管内防洪防汛安全。”该段防洪主管杨宏图介绍。
今年以来,该段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深入开展“立标、学标、贯标、对标”工作,推动“双化”建设走实走深。截至10月31日,该段实现无责任一般B类及以上铁路交通事故3695天,持续刷新安全生产天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