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主管·西南铁道报社出版






2023年11月14日

联调联试里外都是不简单的“手艺活”

荣倖 徐青青

“插双翅膀就可以飞了!”近日,在成宜高铁联调联试最高测试速度等级提速试验中,列车跑出目标时速,网友留言感叹道。

成宜高铁是四川省境内一条连接成都市、自贡市与宜宾市的高速铁路,全长约264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该线通车后,成都到宜宾最快1小时可达。

自9月21日全线启动联调联试以来,铁路部门对线路持续开展各项检测、验证、调试、优化工作。为加强统筹协调,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了由设备、建设、施工等各方力量组成的成宜高铁联调联试现场指挥部。指挥部上百号工作人员每天碰头若干次,保障工作高效推进。

“近2个月来,大家经常加班加点,甚至通宵达旦。”成都供电段内江北供电车间副主任周琪说,“联调联试重在‘联’字,我们是在‘天上’作业的工种,需要与‘地面’打好配合,达到‘天地合一’的默契。”

在联调联试中,速度级按照由低到高的逐级提速原则,每个速度级试验中,工作人员都需要对检测数据进行实时监测。该阶段试验完毕后,经过数据分析确定安全性指标符合标准,才能进行下一个速度级的测试。

“‘探雷车’‘绿皮轨检车’‘黄医生’是我们检测中的‘三剑客’。”参与联调联试的工作人员介绍,“三剑客”的登场次序是有讲究的。

“‘探雷车’也叫确认车,它的工作周期最长。”成都机务段工程师胡大文介绍说,从联调联试开始到新线开通前,只要有试验任务,它就要第一个出去“探雷”,为后续列车的开行扫清障碍,保证安全。

“绿皮轨检车”由3节车厢组成,分别用于工务轨道检查、供电弓网检测、电务信号检测,专业系统根据检测结果对各自设备进行精调。

随着测试速度提升,大名鼎鼎的“数据捕手”“黄医生”就出场了。“黄医生”是我国自主研发、目前世界上运行速度最高的综合检测列车,配置了通信设备、传感器、摄像头等装置,能够在运行途中对沿线轨道、路基、通信信号、车辆状态等进行动态检查,并分析相关数据。

“我们已进行了50多天的联调联试。”成都机务段工程师季永刚介绍,经过近3000趟次试验,收集了大量检测数据。

在测试中,机车乘务员需要按照超过高铁设计时速10%的速度来操纵列车。“从本质上来说是为了保障安全。”成都机务段动车运用车间副主任王晓飞解释说,“打个比方,如果连超纲的题目都能完成,那面对常规难度的题目自然更得心应手。”

在实际操作中,这道“题”的难度系数着实不小。据介绍,在超设计时速运行时,为了动态检测动车组,要切除载客运行时的安全防护设备,让高速综合检测列车ATP处于隔离状态,LKJ只记录不控车。“简单来说,就是线路限速及速度控制完全靠司机和添乘人员人工掌控。”胡大文介绍,“由司机人工控车开出高时速,是很考验技术的。”

靠人工控车,“提速”不易,“控速”也面临挑战。

成宜高铁桥隧比达71%,206座桥梁总长约131公里,约占线路总长的一半。大跨步“迈”过长江的宜宾临港公铁两用长江大桥,是世界上首座公路和高速铁路平层合建桥梁,也是世界上最宽、跨度最大的公铁两用钢箱梁斜拉桥。

大桥一端道岔限速每小时160公里,另一端限速每小时220公里。“制动早了速度不达标,达不到检测效果,制动晚了又有超速风险。”成都机务段司机李军说,“在时速超过200公里的高速行驶状态下,必须做到在制动时机上误差不超过1秒,在制动位置的公里数上不超过10米。”

保障高铁安全平稳“贴地飞行”,还需要设备单位的精雕细琢。

近日,宜宾工电段的工作人员登桥,对宜宾临港公铁两用长江大桥钢轨的几何尺寸、外观等情况进行检查。“除了精益求精为钢轨‘把脉’,还需要详细检查阻尼器、桥梁下悬检查车等设备情况。”宜宾综合维修工区副工长陈军说。

成都高铁工务段则忙着对线路设备进行精调。该段成自新线线路专业负责人苟晓军介绍,成宜高铁是无砟轨道,静态TQI值要降到1.2以下,正线的标准轨距偏差必须控制在0.5毫米内。

“联调联试里里外外各环节都是不简单的‘手艺活’。”王晓飞介绍,目前,成宜高铁正在进行场景试验,川南群众期盼已久的全线正式开通运营已进入倒计时。

(转自《人民铁道》报2023年11月12日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