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吴明谦 赵世荣
“今天,我们‘解剖’一下这根重伤钢轨,看看胶接绝缘接头螺孔裂纹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近日,凯里工务段探伤车间副主任李静中在车间党支部组织开展的岗位练兵活动中讲道。
在钢轨、道岔等设备防断关键期,该车间党支部邀请业务骨干为凯里、玉屏双轨探伤工区党员职工上了一堂特殊的钢轨“解剖课”,让党员职工看清了钢轨典型伤损的内部情况,通过直观的“解剖”讲解来提升他们识伤、判伤的能力。
练兵活动开始前,党员职工徐海东、蒲天峰使用探伤仪器对钢轨绝缘接头进行了常规探伤,并记录下波形种类、仪器反馈数据等信息。随后,徐海东和于龙对钢轨绝缘情况进行了详细讲解,李静中用锂电角磨机进行了打磨,将钢轨伤损“解剖”开,让伤损情况展露在眼前。“大家看,内口二孔位置是不是有一条向上的裂纹,大约长11毫米。我们从45度角的位置观察,该裂纹未完全贯通螺孔内壁……”李静中讲解道。
“为什么上周期数据回放分析无异常回波?”蒲天峰提问。
“这个位置很特殊,我们使用平常的探伤手法是探测不出来的,但是伤损在列车荷载作用下,钢轨应力最大处产生了疲劳裂纹并逐渐扩展,要想解决好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李静中耐心讲解道。
李静中的看法抛出来后,得到了不少职工的认可,但也有职工提出了新的看法。为验证自己看法的正确性,大家抢着使用探伤仪器在钢轨伤损位置反复操作验证,力争找到最佳的操作方法。经过反复验证和探讨,职工们的意见还是统一了起来,找到了最佳的现场操作方法。
“‘解剖课’让我们看清了钢轨伤损的真面目,还练习了验伤的方法。这种培训学习比在教室里听几天的理论有用。”练兵结束,蒲天峰开心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