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名字
很多都寄托着美好祝愿
也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
如上世纪
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
川渝黔出生的铁路娃娃
很多都叫
“成渝”“成昆”“宝成”
每个名字的背后
都承载着
独特的“铁”味情怀
李宝成 绵阳车务段
1964年,一个男孩在马鞍塘降生,李父考虑到孩子出生在宝成铁路沿线,便为其取名为“李宝成”,李宝成的童年记忆几乎都与宝成铁路有关。李宝成因为受到父亲的影响,他从一名在铁道边长大的孩童成长为一名坚守在宝成铁路上的职工,接过父亲的“接力棒”,继续扎根宝成铁路,守护宝成铁路运输安全。
“从出生到现在,宝成铁路伴随了我前半生,我也即将退休了,想必我这一生都离不开‘铁路’和‘宝成’两组字词。”李宝成笑叹道。
吴宝成 贵阳工务段
1987年4月,吴宝成出生,按家谱辈划分,正逢“宝”字辈,对铁路工作充满着热爱的爷爷给其取名“宝成”,希望吴宝成在人生道路上,能秉承着“不怕苦、不服输、不含糊”的精神,坚定信念,无私奉献,走好自己的人生路,也希望他通过努力将自己的青春热血奉献给铁路事业。
“干好铁路工作就是有出息。我这样理解爷爷和父亲的经历。成为一名像他们一样的铁路人,也是我终生奋斗的方向。”吴宝成说。
张宝成 贵阳电务段
1964年,还在宝成铁路参与建设维护的张父迎来一个新生命。在宝成铁路建设的过程中,艰难险阻历经无数,张父既感慨于新中国铁路建设征程中的自豪与荣耀,又因为久久离家未能照料老婆生产而内疚不已,孩子出生那天起,为了纪念这条意义非凡的铁路和这段岁月,他为孩子取名“宝成”,寓意同宝成铁路一同成长,将“不畏蜀道难”的宝成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而现在,我圆了父亲的期待,也投身到铁路建设中,这一干就是41年,我相信,在一代又一代铁路人的坚韧不拔、坚守无畏中,必将创造出新的硕果,将绵延无尽的‘宝成精神’继续传承!”张宝成说。
罗宝成 成都车辆段
罗宝成于1967年出生,那时距离宝成铁路通车已经过去了9年。他的父母是原广元车辆段的普通职工,他们见证了宝成铁路的“出生”,也为了宝成线的顺利通车付出了辛劳的汗水。宝成线的通车,带动了沿线城市的经济发展,也让他们的生活越过越美。在1967年,他们迎来了自己的孩子,为了感谢宝成铁路给他们带来的幸福生活,他们决定给孩子取名叫罗宝成。
罗宝成说:“我从小在宝成铁路边上长大,宝成铁路就像哥哥一样陪伴着我。我长大了,他也老了,换我来守护他。铁路一线工作很累,但是每次值乘都能在宝成线上,保证旅客列车安全,让我觉得很值得也很幸福。”
李宝成 贵阳南车站
李宝成在铁路上工作近20年了,从最初的调车员岗位,一步一步走上现在的应急指挥中心车站值班员岗位。回想起来感触很多,总结成一句话就是:尽职尽责,干好本职工作,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同事,对得起单位。
给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刚上班那会儿,班组的同事学习劲头都很足,每天早起晚睡,钻研业务知识,大家的学习热情很高,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进步。现在他在应急指挥中心从事车站值班员也有3年了,他保持着继续学习的劲头,学习规章知识,有理有据地服务好现场,卡控好关键环节,确保铁路运输安全。
最终,李宝成的父母还是没有想起为什么给他取这个名字。
文/梁同天 杨鲤银 曾一恩 任灵杰 戴俐俐 黄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