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主管·西南铁道报社出版






2023年11月18日

达州供电段把台账减负工作与生产组织、数字建设、服务保障相结合——

巧用“加减法” 答好“减负题”

通讯员 李欣宇 陈玲玲 刘林鑫  见习记者 雷钊

“班组313项台账报表,222项冗杂内容被减去了。”今年9月,在集团公司供电系统基层台账减负暨数字供电建设现场观摩交流活动中,达州供电段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减负成绩单”。

为贯彻落实国铁集团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精神,按照集团公司工作部署,供电系统把车间班组台账减负列为年度重点工作之一。达州供电段围绕“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工作思路,把台账减负工作与生产组织、数字建设、服务保障相结合,针对资料台账“多、杂、繁、重”问题,大刀阔斧、去芜存精,以“减法”减负、以“加法”赋能,推动车间班组台账减负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问计职工找切口

减负该减什么?从何处着手?破解“减负题”,还需到职工中找办法。

为把台账减负工作落到实处,达州供电段组织各级管理人员按照专业和片区划分包保责任,通过 “一次跟班写实、一次座谈调研、一次全程操作、一次班组长对话”,全过程掌握基层台账管理现状,让职工的“心里话”开花结果,让减负减到职工“心窝子”。

临时报表种类繁多、相同数据多次填报、音视频上传缓慢……11场班组长座谈会共收集各类建议意见56条,涵盖台账减负、精文减会、便民服务等方面,形成了高效、精准的减负提效问题清单。

“现场是否需要?效果是否明显?职工是否满意?我们要从调研中寻求答案。”该段副段长苏旭磊说。

此外,该段还将台账减负工作划分为18个具体攻坚项目,组织党员职工揭榜挂帅,逐一攻破台账减负过程中的痛点、难点、堵点;每月公布台账减负工作进度和成效,收集一线职工反馈建议,结合现场量化、跟班检查开展“回头看”,对各项减负措施的落实质量和效果进行打分评判,从末端验证其实用性与适用性,始终做到问计于职工、普惠到职工。

建立规章制度图谱,清理23项无效规章制度;建立临时文电、函件清单库,注销17项“土规定”“土办法”……一份份喜人的减负成果,令该段职工纷纷拍手称赞。

数字赋能添活力

“随着管辖设备增多,车间班组生产任务愈发繁重,资源共享不够、基层压力过大等问题日益凸显,数字化建设势在必行。”该段安全生产调度中心工程师银鹏帮说。

为此,该段遵循“一体两翼、补短强链、移动互联、共建共享”的思路,立项组建19个研发团队,开发出45个轻量化数字应用模块,按照一线生产实际需要量身打造了“1+2+N”一体化平台,将88项台账报表转化为电子数据,打破了人工反复录入台账的模式,实现生产数据定时更新、整体关联、自动分析、实时共享、一键查询,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较于以往落后的台账管理模式,如今一体化平台会在作业结束后自动存储视频、自动统计数据,将每天产生的90余项数据一一汇总分析,让我们更有精力去管理现场生产工作。”该段达州接触网检修工区副工长冯薪洁感触颇深。

开发小程序、搭建云平台、完善供电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依托数字化建设,该段在做“减法”的同时做好“加法”,既达到为基层减负的目的,又优化了工作流程,规范了段、车间、班组三级管理。

便民才是硬道理

和多数单位一样,该段传统的事务办理方法是提交纸质申请单,由各级管理人员逐级签字审批。由于流程较长,受限于各种时空条件,一些工区即便只是办理一项简单的事务,报告请示也得要一周时间才能送到段上科室。

为了解决一线的这件“烦心事”,该段提出“最多做一次、最多录一次、最多办一次”的宗旨,优化事务办理环节,清理精简综合类台账104项,利用“钉钉”应用中的“简道云”平台打造便民小程序30个,各级管理人员只需在手机上操作即可完成各项签字审批流程,实现了“线上审批、快审快批”,有效提升了办事效率。

此外,该段还实现了零小用工、防止事故请奖等事项“即扫即查”“即扫即录”“即扫即办”,大幅精简审批流程,打通了服务职工“最后一公里”。“我前天提交的奖励申请已经通过审批,这个月就能兑现。”该段一名职工兴高采烈地对记者说。

为基层减负,就要为服务职工做“加法”。该段着力在“减、移、控、化”上下功夫,做到综合管理、事项审批、后勤服务便民化。

作为供电系统车间班组台账减负先行试点单位,该段的实践经验为集团公司台账减负工作提供了“达供样本”。为基层减负不是朝夕之功,如何标本兼治、立足长远,是该段要继续攻关的课题,也是集团公司各专业系统需要应对的“必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