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主管·西南铁道报社出版






2023年11月23日

小小无人船 科技护安澜

本报记者 任颖彤 通讯员 敬凡

11月16日,在成渝城际铁路资阳沱江多线特大桥下,成都高铁工务段桥隧技术科桥路分析检测工区班长张硕手持遥控器,专注地操控着一艘小型无人测量船。他的双手在遥控器上轻巧而精准地动作,指尖轻触按键,微调着无人测量船的航向。“操控这艘无人测量船就像在玩一款高难度的游戏,每一个动作都要做到精确无误,毕竟这关系到桥梁的安全。”张硕打趣地说。

上月底,该段引进了这艘无人测量船。小船配置有视频传输天线、数据传输天线、定位天线、摄像头、测深仪、推进器等设备,全长1米左右,净重6千克,运行速度最快可达每秒6米,具有重心低、阻力小、航行稳等特点,现场操作人员可通过一个智能遥控器远程控制。

无人测量船体积虽然不大,但本事却不小。它不仅可以测量铁路桥体下方及上下游的河床断面,生成河床断面示意图,还能对比不同时间、不同位置的河床断面变化情况,实时显示桥墩四周的水下情况。“河床如果被严重冲刷会导致桥的桩基外露,影响桥墩受力,进而导致线路不稳定。”张硕表示,河床监测事关铁路运输安全,无人测量船的“加持”让检测难度降级。

无人测量船可切换手动采集、自动采集两种模式。“当选择自动采集模式时,现场操作人员可以在遥控器上进行航点规划,选定需要测量的断面线,小船就会根据设定的航线自动测量。”张硕一边拿着遥控器演示,一边讲解,“而在手动采集模式下,现场操作人员需要手动控制航向。自动采集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确保小船测量的断面线与桥梁平行,手动采集模式则需要注意水流和风向对船身的影响。”

“以前我们依赖‘蛙人’下水检测,如今有了这艘无人测量船,不仅现场作业效率提升了,测量精度也更高了。”张硕表示,过去需要4名“蛙人”才能完成的下水检查作业,如今只需1名作业人员操控无人测量船即可完成。

在水面较宽、河道情况复杂的地方,作业人员还会协同使用航拍器,从空中观察小船的测量路径和河面障碍。“无人机配合无人船,可以更加安全、准确地采集数据。”张硕告诉记者,在完成数据收集后,作业人员会将现场测量的河床断面线绘制在大桥竣工图上,对比分析历年来河床变化的情况。

如今,这艘无人测量船已经成为该段桥梁维护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借助小小无人船,张硕和他的团队更得心应手地为成渝城际铁路的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