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主管·西南铁道报社出版






2023年12月02日

寻找生命中的甜

方鹏飞

寒风带走了流连的枯叶,蓄藏的是对春的欲望;冷雨浸入黑色的土地,翻涌的是对生长的渴望——《活着》描写了七次死亡,诠释的却是生命的力量。

原本家境富足的徐福贵因沉迷赌博而败光家产,正当他决定开始踏实过日子时,却被抓了壮丁;儿子有庆在学校因跑步快受到老师的赏识,却因抽血过多而死;女儿凤霞好不容易得到幸福,却又死于难产;当他决定与外孙苦根相依为命时,苦根却因吃豆子撑死……生命里难得的温情被一次次死亡撕得粉碎,最终只剩下福贵与一头也叫福贵的老牛在阳光下回忆过往。

早有耳闻余华的《活着》是一本特别沉重且压抑的书,读书前,我还去看了书评,许是提前做好了被虐心的准备,在读此书时除了为福贵的无助感到悲痛外,我更多是选择体味感知文字背后的某种意义。

福贵说:“咱们攒钱,等鸡变成了鸭,鸭变成了鹅,鹅变成了羊,羊变成了牛,福贵家就富起来了。”这是多么淳朴的智慧啊。为何在经历亲人离世、战争、灾害等诸多苦难后,福贵非但没有失去活下去的勇气,反而能用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对抗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我想是生命中“甜”,让他在苦难中找到了“活着”的意义和价值。

其中一份“甜”来自福贵的家庭。他有疼爱他的妻子家珍,还有懂事的女儿凤霞、聪明的儿子有庆,他们给予了福贵爱和支持。

另一份“甜”来自福贵对生命的热爱。尽管他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苦难,但他始终保持着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在田间劳作时,他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在与家人相处时,他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

这些“甜”让他回忆往事时,嘴边有了一抹微笑。

苦难不值得被歌颂,值得歌颂的是在苦难中依然不屈不挠、昂扬向上的平凡人。

我终于理解罗曼·罗兰所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眼前,默默浮现出福贵和他的牛。夕阳西下,“福贵”在田里踟蹰而行,田边的福贵倚在树下,满头白发,挥动着鞭子,喊着“春生、二喜……” 他不在意自己的处境,也放下了生活中的烦恼,天地间仿佛只有他与他的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