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游滨礼 张琦颖
贵州素有“世界桥梁博物馆”的美誉,崇山峻岭间,万桥飞架、动车飞驰,铁路纵横交错。在贵州迈入“高铁时代”的同时,一趟趟满载着梦想与希望的“慢火车”仍然穿行在群山之间,连接着城市与乡村,诉说着不一样的时光故事。
往返于遵义、重庆两地的5630/5629次和往返于贵阳、玉屏两地的5640/5639次2对公益性“慢火车”一直是沿线山区居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由于票价便宜、停靠站点多,沿线山区居民多选择携带农产品乘坐“慢火车”进城售卖。对他们而言,“慢火车”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菜农冯光莲来自贵州遵义,她背着半人高的竹背篓,热络地和5630次列车员们打招呼:“我坐这趟车卖菜有12年了,一背篓可以背100多斤山货出去卖。”
在“带货车厢”,农特产品琳琅满目,野生天麻、蜂蜜、猕猴桃、辣椒、野山菌等都是畅销品。
“我们经常坐‘慢火车’到桐梓卖菜,傍晚又坐回家,单程票价7元,很方便。刚刚在车上我就卖了115元的菜,待会去市集上再卖一部分。”冯光莲说,“现在车上有空调,干净舒服,还专门为我们设计了一节‘带货车厢’。列车员对我们也十分照顾,经常帮我们提菜篓。”
来自重庆的游客李小琴第四次来遵义游玩,踏上归途的她向同伴展示着刚买的豌豆苗和辣椒,脸上满是笑容。买完蔬菜,她开始研究拍摄短视频,记录这趟怀旧之旅。
“这次我和朋友们一行30人组团来遵义玩了3天,想感受一下怀旧氛围,便决定坐‘慢火车’往返。这几天我们体验了松坝的农家乐,还去了娄山关和遵义。”李小琴说,“‘慢火车’非常方便,车上还可以买菜,我们下次还会再来。”
如今,连接着诸多旅游城市和热门景点的“慢火车”已成为一种新兴的出行方式,南来北往的游客们专门选择搭乘“慢火车”享受别样的“慢时光”旅程。
而在另一趟由东向西而行的“慢火车”上,无锡旅客汪夏旻和姐姐热烈地讨论着接下来的行程。“我们准备坐5640次‘慢火车’到镇远,再去凯里和黄果树。车上很多菜农卖的农产品我都没见过,还可以欣赏沿途风景,看群山和大桥。”汪夏旻说。
5640次列车长陈勐表示:“这趟‘慢火车’是沿线群众出行的‘刚需’,而且途经凯里、镇远等热门旅游城市,周末和节假日客流量大。我们希望这趟列车继续开行下去,成为一个品牌,持续带动沿线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