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主管·西南铁道报社出版






2023年12月09日

探秘“龙脉” 寻“宝”秦岭

本报记者 袁亮

初冬的秦岭已有了凛冽之意。11月28日19时许,成都开往北京的T8次“天府之星”号列车稳稳停靠在秦岭站,成都车辆段客车检车员张海旺整理好衣服,从列车尾部下车,准备进行客检作业。在宝成铁路上值乘客车近10年,张海旺对秦岭山脉的四季变化了然于胸,什么季节天气有何特点、对车辆运行会有哪些影响、客检作业该侧重什么,他都一清二楚。

秦岭山脉横亘于中国版图的正中央,穿越甘、陕、豫三省,绵延1600多公里,为黄河支流渭河与长江支流嘉陵江、汉水的分水岭,素有“中华龙脉”之称。秦岭站就坐落在秦岭之中,位于宝成铁路44公里处,现隶属于西安局集团公司宝鸡车务段。虽是山间小站,但这里却藏着一个不小的“秘密”——

在宝成铁路北段宝鸡至秦岭间,铁路线路坡道大,尤其任家湾站至杨家湾站线路以30‰的大坡度急速爬升;杨家湾站至秦岭站航空距离只有6公里,铁路却反复迂回盘绕了27公里,形成了5层重叠的“8”字形状。秦岭站的“秘密”也就在此——为保证列车在秦岭高坡区段有充足动力安全运行,所有客货列车都必须停靠秦岭站加挂或摘减补机,因此造就了其无可替代的独特地位。

“补机加挂完成,请确认机车号。”听到对讲机里传来作业指令,张海旺赶忙进入车厢内核对相关数据,配合司机开展试风作业。此前,他已确认了列车尾部边灯状态、打堵挂链状态是否标准。补机挂好后,T8次列车也将驶离秦岭站,开始这趟行程最为艰难的一段“上坡路”——翻越秦岭山脉。

T8次列车一次次途经秦岭的爬升,也是张海旺一次次职业素养的提升。入路11年,张海旺平均每3天就会在秦岭站驻足,重复了上千遍客检作业。“我也算是半个秦岭人了。”张海旺笑着说。每次停车,他都要执行动态瞭望、静态检查;碰到降雨或风雪等特殊天气,还要开展设备测温、车体倾斜检查等一系列作业。张海旺伴随秦岭站走过春夏秋冬,秦岭站也在四季交替中见证了他的成长。如今,他已是T8/7次列车客检组的乘务长了。

“我从小在秦岭长大,看着秦岭站周围的房屋从破旧低矮变成了现在的高楼林立。”秦岭站外勤助理值班员李子兴兴致勃勃地说。作为一名生于斯、长于斯的“铁二代”,他在秦岭站65年的历史中留下了40余年的身影。

“小时候我经常来车站玩,夏天尤其爱到旁边的一条小河里抓鱼。秦岭的四季都很美,特别是冬天,一下雪就银装素裹;秦岭还有‘四宝’,羚牛、熊猫、金丝猴、朱鹮,每年有很多游客来秦岭旅游……”说起家乡,李子兴有讲不完的话。

李子兴所言非虚,除了久负盛名的“四宝”,秦岭站也“遍地是宝”。站内,有秦岭主题候车室、“有声读书吧”等特色客运服务设施;站外,一万余平方米的广场上伫立着宝成精神陈列馆、宝成精神文学馆,收藏着近400件“珍宝”,记录着宝成铁路的历史荣光,讲述着一代代宝成职工战山斗水、服务人民群众、助力社会经济发展的感人故事。

走出陈列馆,3875平方米的宝成铁路主题文化广场映入眼帘,集文化展示和职工学习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党史长廊、初心湖、党建文化装置引人注目,而最为别致的当属“1314”打卡点。这处因秦岭站内钢轨轨面海拔而得名的打卡点如今已成为“网红”,来此拍照留念的年轻情侣络绎不绝。

往事不可追,来日犹可期。如今的秦岭,春日可赏花、夏季能纳凉、秋天看红叶、冬日冰雪美,一年四季皆值得游玩。11月30日,当张海旺值乘的T7次列车再次停靠在秦岭站时,几十名相约而来的游客陆续走下车厢,在站台上拍照留影。尽管初冬寒意逼人,但游客们的热情再一次点燃了宝成铁路人心中的信念之火——不怕苦、不服输、不含糊,这也是新时代宝成铁路人最珍贵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