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主管·西南铁道报社出版






2023年12月09日

为川青铁路动车组保驾护航

通讯员 兰莎

11月28日,川青铁路青白江东至镇江关段开通运营,杨逸在电话中对老家的朋友骄傲地说:“从成都到茂县的高铁通了,以后出行就方便了,这条线上的动车组是我和同事维修的,放心坐!”

杨逸是成都动车段的一名地勤机械师,来自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对于川青铁路青白江东至镇江关段通车,杨逸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和自豪。在他的记忆中,以前回家走高速公路需要五六个小时,翻山越岭极不安全。杨逸上班后因工作繁忙很少回家,现在通车后下夜班就可以坐着动车回去,他激动地说:“川青铁路青白江东至镇江关段通车为家乡带来了很大方便,让我们与外面的交流也会更多。”

川青铁路青白江东至镇江关段开通后,该段新配属了9组CRH2G型高寒动车组担当旅客运输任务,杨逸也积极通过了新车适应性培训和资质取证考试。他说:“川青铁路青白江东至镇江关段受下雪、泥石流等环境影响,动车组车底部件容易受到击打,动车组回库后要重点检查高压部件、转向架以及容易被击打的部位。”

这样的底气和自信来自于杨逸多年的工作经验,2014年7月入路后,他将动车组运维的主要岗位干了个遍:外门检修、车顶检修、车内试验……2019年,他参与处置了动车组被冰雪击打的故障,“当时是CRH380A车型,途经高寒地区被击打,底板、电机、转向架、走行部这些部位都是‘重灾区’,平衡杆直接被打掉了。”杨逸说。

故障处置经验的日积月累让杨逸对故障判断精确到部位点,尤其是他所熟悉的CRH1A型动车组,“看一眼”就大概知道故障在哪里。这样精确的分析判断和快速处置速度让他兑现了动车组“零故障”准点出库的承诺。

2015年,杨逸第一次更换动车组速度传感器,也是他第一次独立作业。看着手中的接线和螺栓,他拼命回想师傅曾经叮嘱过的注意事项和作业指导书上的标准流程,不巧的是接线缺料,得从青岛空运回来。杨逸说:“本来就紧张,等待物料回来的时候简直是度秒如年。更换完成后上车去复查,那感觉就像考完试不敢看分数一样,生怕显示屏报故障。”

第一次的尝试还有很多,现在他自己也成了“老师傅”,再遇到新故障只能靠自己摸索。杨逸在担任“外门检修”组长时,以身作则,带头学习部件及功能原理,对故障点进行逐一拆卸、上手更换,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去咨询厂家。他还记得最高纪录是一组动车组拆装了12个脚踏,里面线路进水,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去检查部件、处置更换。就这么一天天地学、一天天地干,他对动车组外门、内端门的业务知识也越来越熟悉,逐渐成了别人口中的“老师傅”。

从“小徒弟”到“老师傅”、从“新人”到“老手”,杨逸的检修技能得到飞速提升,现在可以游刃有余地面对各种突发故障。从2022年7月从事班组“大1号位”工作以来,他一直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在班组职工需要时“顶得上、顶得住”,全力确保动车组安全正点运行。

“这条线上全是各种美景,希望我们能让大家平稳、安心地坐着动车去看祖国的大好河山。”杨逸说。

护航川青铁路、护航动车组飞驰在祖国各地,这名“90后”藏族动车组机械师的身影一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