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基
沪昆铁路上有这样一个小站,坐落在人迹罕至的山间,镶嵌在悬崖边上,连接茨冲站与关寨站,它就是二道岩站。这里没有乡村的院落与农舍,没有城市的喧哗与热闹,有的只是一座白色小楼,那是车站站房,里面有守护铁路安全保畅通的值班室。
沪昆铁路穿越崇山峻岭从二道岩经过,小站4股道,没有调车,不办理客货业务,除了停会、待避客车外,还有一趟公益性“慢火车”在此停靠,供当地老百姓出行、走出大山卖山货。除此之外,小慢车也是车站职工上下班的通勤交通工具。
小站条件有限,一年四季,职工吃的蔬菜是从十几里外的山下采购而来,喝的水是从山外的泉水引来。放眼四周,小站背靠悬崖、正面对着大山,左右是隧道。没有哪年冬天不落雪,夏天钢轨热得发烫,春运时忙得不能回家,秋天大家忙着抢运重点物资……镶嵌在悬崖边的小楼值班室成了职工唯一的技能展示场。
每次驾驶机车经过二道岩站时,我都会站立,全神贯注地瞭望前方,看清晨云雾缭绕的风景,看朝阳照耀下金光闪闪的“二道岩”三个大字,看悬崖对面的人家,看一山又一山、山路十八弯,看小站人挥舞旗帜、标准作业的剪影,看小站人手持电台、指挥行车的模样,看落日余晖中满身金黄的值班员背影,看他们极敬业的模样……经过二道岩站,次次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恨不得把机车的速度降低一点,把小站和小站人的点点滴滴一一记录下来,让自己的工作生活更充实,有标准、有动力。
小站的冬天北风呼啸、寒风刺骨,经过一夜大雪,雪花落了一层又一层,把小站凝固成美丽晶莹的雕塑。大雪过后,站长带着职工不分白天黑夜地奋战在道岔边,清扫积雪,保证运输的畅通,守护小站的安全。闲暇之余,他们也会玩上一会儿打雪仗、堆雪人,其乐融融。
春天是小站人最向往的季节,忙完春运就可以回家和亲人团聚。春天里,世外桃源般的生活给他们带来了不少乐趣,休息时,观赏山间不知名的野花,姹紫嫣红、争奇斗艳。
夏天是小站人的“大考”,防洪、高温全来了。小站地处半山腰、扎根悬崖边,列车则在山巅运行。受地质、地理环境因素影响,为预警山体滑坡、泥石流,他们只要听到雨声,就恢复双岗、双人值班,每隔几分钟就要和巡查的工务职工、运行途中的机车乘务员联系,密切关注一切行车动态,保证行车安全。小站人还要扛过高温的侵扰和蚊虫的叮咬……当夏夜来临时,山里凉快下来了,他们又坐在台灯下认真学习事故案例,或者钻研业务书籍。清风从站房窗外徐徐吹进来,蛐蛐儿的鸣叫声格外悦耳,这是小站人不繁华亦不冷清的慢生活。
小站最有味道的就是秋天。小站人为抢运重点物资电煤提供保障,挺忙。一天的工作结束后,他们会带上对讲机在站台上散步,悠悠哉哉地看一列火车轰鸣奔跑的样子,会坐下来复盘演练技能的短板,会品尝果园里晶莹剔透的葡萄。微风拂过,一股股淡淡的果香扑面而来,真是沁人心脾,令人垂涎欲滴,小站人这才真正享受到秋收的成果,大山犹如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小站所在的悬崖边有个最神奇之处——无论春夏秋冬,总有雾气弥漫,即使是夏天,到了凌晨四五点钟也会有稀薄的雾。飘飘渺渺,让人看了以为自己身在仙境,小站人心中满是幸福感。
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一代又一代铁路人,一棒接一棒,扎根小站、守护小站,寒来暑往年复一年,战酷暑、斗高温、历风霜、抗雨雪,小站人像山间的松树一样默默地站在那里,在莽莽大山里保障铁路的安全畅通,这些早已深植于小站人的血脉和骨髓里。在坚守的背后,是他们对生活的热爱,是干好本职工作岗位的最好体现,小站人也是铁道线上一道亮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