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陈玲玲 记者 任颖彤)近日,2023年度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名单出炉,集团公司新命名4个创新工作室、重新命名1个创新工作室,34个创新工作室继续保留命名。
在集团公司所属各单位工会推荐申报的基础上,集团公司工会组织实地检查考评并研究讨论后决定,命名成都机务段“李萤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遂宁工务段“雷再云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贵阳高铁工务段“郭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成铁物流公司“杨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为“集团公司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分别增拨5万元活动经费并授予“集团公司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牌匾。同时,将原成都供电段“林明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更名为“何跃光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且继续保留贵阳电务段“三色花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等34个“集团公司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命名,分别增拨1万元活动经费。
一年以来,集团公司各级组织坚持以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为平台,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积极开展技术革新、技术攻关、技术协作,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围绕集团公司安全生产、运输经营、建设发展等各项重点任务主动出击,较好地促进了专业标准提升、管理方法创新、技术工艺发展、安全大局稳定,营造出了“人人创新、万众创新,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显其才”的浓厚氛围,有效推进集团公司创新创效工作高质量发展。
记者从集团公司工会生产宣传部获悉,集团公司现有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38个,其中省部级工作室15个。这些创新工作室涵盖车务、车辆、机务、工务、供电、电务、建设、土房等专业,着力破解现场作业标准、安全风险卡控、检修工艺优化等方面的难题,积极推动创新成果运用转化,目前已累计申请国家专利35项、运用转化创新成果1000余个、取得经济效益超9000万元。同时,通过开展技术培训、业务交流、拜师学技等活动,充分发挥劳模先进的示范引领作用,有效激活改革创新内生动力,为西南铁路现代化建设做出积极努力。
此次新命名的集团公司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之一的遂宁工务段“雷再云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以生产一线问题为导向,围绕降低成本、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技术革新、安全生产等主题,组织开展技术攻关、技能培训、管理创新、科学研究、学习交流等活动。该段工会负责人表示,将注重发挥“雷再云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引领作用,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作为创新工作室带头人,我将开展技术革新攻关,发挥传帮带作用,壮大技能人才队伍。”该段线路技术科科长雷再云说。
为了更好地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搭建建功立业平台,集团公司工会号召各级工会加大对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的管理指导力度,固化已经形成的好经验、深化正在落实的好招法、细化具备条件的好措施,建立完善关心关爱劳模工匠和技能人才的常态化机制,管好用好专项补助经费,积极搭建跨区域、跨专业、跨企业的创新工作室联盟,促进创新项目孵化和成果转化,为西南铁路现代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人才保证和技能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