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邓颖璐
12月5日对成都车站东运转车间助理值班员何华平而言意义非凡。在第38个国际志愿者日来临之际,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作出表彰决定,授予包括他在内的260名志愿者第十四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
自2010年入路以来,何华平从事铁路客运工作已有13个年头。十余年间,他始终坚持参加志愿服务,怀抱“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初衷,利用闲暇时间组织开展各类公益活动上千次,受益群众约5万人次。“最重要的事就是尽我所能,做好每件小事。”何华平坚定地说着,脸上露出朴实的笑容。
初心不改
时刻谨记为人民服务
2007年12月,为响应国家号召,风华正茂的何华平成为一名人民子弟兵。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突发8.0级特大地震,他立刻报名参与保障粮食供应和运输通畅的任务,并于当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军旅生活的锤炼,让我懂得了使命和责任。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退役军人,我时刻谨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足岗位、脚踏实地、认真工作,努力为铁路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从“橄榄绿”到“铁路蓝”,何华平换装不换心。
在成都东站,运转职工每天接发列车超400对,还要时时关注CTC系统报警信息,任务繁重、不容有失。作为东运转车间的“主力军”,为了不间断地监控列车运行,在岗的十几个小时里何华平几乎一直待在信号楼内,甚至连上个卫生间都要一路小跑。
尽管客运一线工作单调枯燥、辛苦熬人,但何华平从未有一丝懈怠。十余年来,他始终践行“遵章守纪、按标作业”的诺言,为确保信号畅通、列车安全正点运行而默默坚守在岗,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赢得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认可。
除了做好行车组织本职工作外,何华平还加入了集团公司“橙心橙意”关爱联盟,投身“一对一”关爱、青春助教、社区家政等志愿服务,利用休班时间在成都东站参加以信息咨询、客流引导、重点旅客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志愿服务工作,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成铁青年的精神风貌。“看到旅客和帮扶对象脸上的笑容,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何华平说。
尽己所能
用心传递温暖和力量
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后,何华平默默忧心着同事们的防疫安全问题。“困难当前,我理应为单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积极联系并筹集到一批防疫物资,为了能第一时间送达职工手中、最大程度降低他们感染的风险,在找不到其他车辆的情况下自己当起了“快递员”,向成都车站、成都客运段、成都疾控所等重点防控单位匿名捐赠了手套、消毒液、防护服等防疫物资合计近两万件。
围绕“高铁+N”的工作理念,今年何华平又把“成铁定制”的温暖送进了川西地区。年初,为了让川西高寒山区的孩子们温暖过冬,他在成都把筹备好的数十包的冬衣、棉被等发往了松潘县安宏乡,并为乡里57名学龄儿童送去6千本课外图书。
11月21日,何华平参与了集团公司驻镇江关工作队、中储粮成都分公司、西南财大天府学院等单位共同在镇江关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开展的“高铁+助学,助力乡村振兴进入高铁时代”公益活动。在四年级一班教室里,孩子们听到了来自山外的声音,得到了不同以往的学习体验。
课后,何华平了解到该校有一对姐弟父亲病逝、家境困难,便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并为其制定了公益助学关爱计划。“我们不仅仅要把动车开进大山,更要帮助孩子们走出大山。”据何华平介绍,下一步,他将借川青铁路开通的契机组织孩子们坐动车去成都,拓展松潘与成都间教育资源及理念的链接,为山区教育工作提供“成铁助力”。
专注一事,便是动人。面对工作,何华平用十载青春坚守岗位;面对疫情,他毅然决然选择无私奉献;面对山区儿童,他满腔热忱一心守护。“志愿服务不在一朝一夕,而在久久为功。我这样坚持下去,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对得起自己。”这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铁路人、一名青年志愿者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