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青尧 付春雨
12月4日1时40分,入冬后的成都平原腹地早已沉浸在睡梦中,在漆黑寂静的宝成铁路上,一辆亮着大灯的黄色“敞篷跑车”正在铁路上“急速行驶”。
这辆“敞篷跑车”并不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豪华敞篷轿车,而是一辆十分简单的平板车——没有顶棚、没有窗户,只有四个轮子和一个车架。就是这么一台低配版“敞篷跑车”,上面却安装着一台十分精密的仪器。
“这个仪器名叫双轨式钢轨超声波探伤仪,探头有20个通道,可实现对轨头、轨腰及轨底的检查。”作为施工负责人的成都工务段双轨探伤工区工长蒋礼介绍,“这个探伤系统使用的是定制的高性能笔记本电脑,不仅可以进行实时监测,而且高亮显示屏清晰直观,易于辨识和作业数据回放分析,为我们及时发现钢轨伤损、消除断轨隐患提供了很大帮助。”
当晚,他们要利用双轨探伤仪在3个小时的“天窗”时间里,完成宝成铁路14公里线路的钢轨探伤任务。“冬天最大的困难就是冷,每当跑起来时,刺骨的寒风刮到脸上跟刀子似的。这寒风一刮就是几个小时,每次作业后,耳朵和脸颊都被吹得红肿疼痛,但一路驰骋的感觉倒是很好。”蒋礼一边跺着脚、搓着手,一边打趣道。
探伤过程中,只见电脑操作手一刻不停地紧盯着屏幕,观察波形图的变化,从中寻找、分辨伤损波形。“这个工作看似简单,但需要高度专注和极强的责任心,稍一疏忽,就可能漏掉伤波,造成漏检,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断轨影响列车运行安全。”执机手杨忠伟一脸认真地说,“我们这个工作虽然作业强度看似不大,但是必须时刻紧盯屏幕,全神贯注、一丝不苟,容不得半点马虎。”
为充分利用这款“利器”,该段在去年10月底专门成立了双轨探伤工区,负责驾驶“敞篷跑车”对段管内1000多公里正线进行探伤检查。“以往都是推着一个重达80斤左右的探伤仪人工徒步探伤,10公里线路的探伤任务需要8个人才能勉强完成。自从有了‘敞篷跑车’后,人员不仅减少了,作业效率也提高了整整3倍呢!”蒋礼介绍说。
以往探伤仪曲线地段探伤作业时,执机人要时刻紧盯仪器的探伤速度、作业里程和手中不同线路曲线地段探伤限速表格,并进行人工比对,及时调整探伤速度,不仅效率低,还时常出现漏探的情况。现在研发出的双轨探伤仪超速自动报警系统,通过将段管内的直线、曲线地段限速数据输入系统,当仪器行驶超速就会出现红色文字报警,执机人发现报警可以回退重探,避免了因探伤超速造成的伤损漏检。
4时许。经过3个小时的检查,蒋礼与工友们驾驶的“敞篷跑车”在既定时间内完成了当日的探伤任务,没有发现任何伤损情况,在“天窗”即将结束时,他们迅速拆开探伤仪,将各个零部件陆续抬出防护网并装车返回工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