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龚萱
雪峰、戈壁的美景,巴扎、夜市的烟火,古城、烽燧的遗韵……大美新疆的迷人风情让从未涉足这片土地的旅人心驰神往。
近年来,国铁集团深入开展旅游援疆行动,创新旅游产品供给,依托旅游列车引流入疆。今年10月,四川成都开往新疆和田的“川和号”旅游列车的开行,拉开了铁路旅游援疆行动的序幕。
在这趟旅游专列上,旅客陈家全的旅行初衷却与他人不同。“列车途经的站点与58年前的我乘坐闷罐火车去马兰当兵的路线几乎重合。”75岁的退伍老兵陈家全回忆道。
位于新疆罗布泊西端的马兰,是上世纪60年代核试验基地的研究中心之一。随列车一路向西,马兰近在咫尺,陈家全还没有打开手机里翻拍的老照片,当年的情与景已浮现眼前——因相隔万水千山、数十载光阴,唯有在梦中可以相见……
峥嵘岁月 不忘初心
1965年,16岁的陈家全几经辗转来到马兰基地。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训练基地研究所的一名无线电通信兵,他将参与一项伟大而秘密的任务——核试验。而就在一年前的10月16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爆炸成功。
“16岁的新兵蛋子从天南海北汇聚而来,我们说不同的方言,却有着共同的心声——不辜负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陈家全感慨道。
目光坚毅,高举右拳,新兵陈家全与战友庄严宣誓:“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死了带进棺材里;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室儿女。”铿锵有力的声音久久回荡在茫茫戈壁……
“当兵4年,我曾执行过3次重要的核试验任务,更见证了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陈家全自豪地说。
1967年6月17日,罗布泊沙漠腹地,一声“东方巨响”震惊世界: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巨大的喜悦让陈家全与战友们热烈拥抱,大家忘情地把手中的帽子抛向空中,现场欢声雷动。
氢弹爆炸成功后,需要到爆炸中心附近取回记录实验数据的监测设备。“除保障现场通信信号畅通外,这也是我们执行的任务之一。”陈家全回忆。
迅速穿上防护服、戴好防毒面具,驱车直入爆炸中心附近。“下了车,越靠近爆心辐射越严重,别在防护服上的计量器越急促地报警。原则上,计量器一响就要撤退,但没有人后退,大家都坚定地往前走……”回顾这段经历,陈家全语带哽咽。
峥嵘皆本色,不悔是初心。当“川和号”旅游专列抵达和田后,陈家全参观了沙海老兵纪念馆。屯田沙海,把戈壁变成良田、把荒漠变成绿洲……一件件文物、一份份历史资料,讲述着一代老兵感人肺腑的事迹。
在英雄墙面前,陈家全驻足凝视良久。随后,他缓缓举起右手,庄重地敬了军礼。
这是一名老兵饱含深情的致敬,更是向时代展示的英姿。
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
歌和舞,是新疆随处可见的美丽景致。
“我们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欢迎来到‘歌舞之乡’喀什!”出了喀什站,陈家全与友人登上大巴。大巴车司机穆海麦提见面的招呼,让他对这片热土有了新的期待。
抖肩、弯腰、翻掌……在喀什古城,当维吾尔族民间艺人踏着欢快的旋律热情邀请陈家全加入,眼前的场景渐渐与他记忆中的一幕重叠:在泛黄的时光里,年轻的战士与维吾尔族群众围坐歌唱,被邀请与之共舞……
“在那个缺衣少粮的年代,我们与维吾尔族群众亲如一家。”陈家全神情里满是怀念。
部队有条件,就在戈壁上种土豆。每到收获季,一袋袋饱满结实的土豆被卡车运送到维吾尔族群众居住的帐篷外。“羊粪是天然的肥料,被当作表达的‘回礼’。”陈家全说,“每到过年、‘八一’建军节,纯朴的维吾尔族群众甚至还为我们送来自家养的羊。”
听完陈家全的深情讲述,40岁的穆海麦提打开了话匣子。故事中,15岁的他刚成为一名汽车修理学徒,一名留在喀什开修理店的四川籍退伍兵则是他的师父。
“师父待我像亲儿子。”穆海麦提说,“他除了教我修车技术外,还教我学汉语。”师父离世了,但这种情感联结在穆海麦提与师父的儿子间继续延续。
“直到现在,我们还会一起吃团年饭。”穆海麦提说。在团圆的家宴上,新疆传统美食大盘鸡、烤全羊、手抓饭与川菜很和谐地摆在一起。大家畅谈一年的收获和来年的希望,美好的情感在两家人、两个民族之间流淌。
“这种感情就像石榴籽一样……”穆海麦提说。他的话音未落,陈家全默契补充:“紧紧地抱在一起!”
铁路兴疆 锦上添花
到库乐勒站接站的导游阿迪娜,是一名22岁的维吾尔族姑娘。一双羞涩难掩的大眼睛,加上不甚流利的讲解,陈家全看出小姑娘刚参加工作。
今年夏天,大美新疆频频登上热搜榜,带动新疆旅游火出了圈。“6月份一毕业,我就找到了专业对口的工作。”她告诉陈家全,以前贩卖牛羊是家里主要的经济来源,自己当上导游后每月能挣到五六千元,着实让父母感到欣慰和自豪。
“专列拉来的客流,让新疆旅游持续升温。”穆海麦提介绍,从今年5月起,他平均每月能接待15批专列旅客,“工作虽然忙碌,收入却很可观。”他满意地说道。
天蓝了、路宽了、新疆人民的生活富起来了……行走在风景如画的新疆,陈家全心里充盈着感动,眼中满是惊喜。
各地的特色商品、境外各类工艺品、新疆美食……走进游客爆满的乌鲁木齐国际大巴扎,处处洋溢着多元文化交融的魅力。
到和田夜市品尝特色美食,已成为新疆旅游的新时尚,曾经的“路边摊”已摇身变为城市的“网红打卡地”。
保留传统民族特色的喀什古城景区,让维吾尔族同胞在家门口发展特色产业,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
如画美景引客来。通过铁路,越来越多的人走进新疆、了解新疆。在飞驰的列车上,陈家全的目光掠过窗外,投向远方,“在铁路的助力下,沿线各地乡村振兴跑出了‘加速度’,‘诗和远方’就在前方。”他笃定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