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主管·西南铁道报社出版






2023年12月19日

前路与归途

关杰

曾在网上看到一个颇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动车上的人大都比较安静,而普速火车上却雀喧鸠聚?”细细一想好像果真如此,问题下方有这样一条评论:“动车是中国速度,普速列车是中国温度”,顿觉有理,深以为然。

动车很快,快到谁都记不清邻座的模样,转身就分道扬镳。某网站曾推出过“坐动车通勤是种什么体验”纪实视频,讲述年轻人的双城生活。主人公刀刀24岁,是一名在上海工作的旅游策划师,家住苏州,每天搭乘动车上下班,往返于两个城市之间,单程用时半个小时左右。在长期的双城生活中,她摸清了各个车站的进出站最优路线,成了“踩点王”。如今像刀刀这样的双城通勤族很多,有的住在海宁、工作在杭州,有的住在天津、工作在北京……面对职业发展和生活品质难以两全的选择题,越来越便利的交通无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和解法。对于这些追逐梦想的年轻人,动车载着他们的诗与远方。

跟动车相比,普速车实在很慢,慢到可以与上下铺侃侃而谈,所有的开头只需一句:“你老家在哪?”聊完家庭聊过往,而一节节车厢载着的是思念家乡,是归心似箭。曾经有人问:“现在动车速度那么快,为啥不取消普速列车?”殊不知,除了普速列车,还有多列公益“慢火车”尚在运营,它们在西南、西北、东北等地区一路小跑,把沿途的五百多个贫困县跑成了脱贫县,票价绝对便宜,有的甚至还在执行1995年的运价标准。在很多没有动车的地方,“慢火车”是孩子们背着行李去求学的“校车”,是老乡们带着家畜家禽赶集的“公交车”,是游子们提着塑胶桶和蛇皮袋出门打工的“希望之车”,承载着全家人的梦想。

安静有序的动车是人们对科技、进步、未来的追求向往,人声鼎沸的普速列车是人们对故乡亲情的深深眷恋。我们追求的不只是速度,而是多元的丰富的人生。当天色越来越亮,窗外的景色越来越熟悉,生活细节无比真实纯粹,这就是人生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