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主管·西南铁道报社出版






2023年12月21日

东站的十年时光

卢嘉茜

昨天,成都东站的客流比前些天稍有回落。下了夜班后,我独自一人从东广场穿行至西广场,吹吹冷冷的风,透透清新的空气,伸展伸展在售票窗口坐了一整天的筋骨,顿觉满身的疲惫与困倦消失了不少。

尽管是冬天,偌大的成都东站在站房照明和街灯的相互映照下,有如暖阳照临一般,走在广场上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冷。作为成都重要交通枢纽的东站,每天有成千上万的旅客经过或停留,再冷的角落也被川流不息的脚步给踩热了,一时半会儿还退不去残留的余温。

这个时候,忙碌了一天的候车厅、售票处、进出闸机都暂停了运转,而广场上零零散散地站着、蹲着、徘徊着不少的路人甲或路人乙。除非他们到我值守的窗口购票,否则我并不知道谁是谁,谁打此路过、作短暂停留或将去往何方。为生活奔劳的芸芸众生,谁和谁不经意的一面或匆匆一见,抑或擦肩而过便是一生——虽余生漫漫,却从此不再相见。

在西广场东侧,一位看上去约莫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坐在背包上,如入无人之境地听着陈奕迅的《十年》,手机的音量开得特别大,能清楚地听到熟悉的“十年之前,我不认识你,你不属于我”。十年,十年,这个时间数字,在这夜已渐深的时刻,不经意地给了我重重一击,让我突然想起自己参加工作的十年,向成都东站交出的十年时光。十年时光中,我认识了东站,也属于了东站。想必在东站的记忆里,一定有我刚参加工作时同陌生旅客打交道的脸红心急,也有因旅客不理解而受委屈时的孤独与无助,还有听到两句组织上的肯定和旅客的表扬,就觉得自己是全铁路最幸福的售票员的满足与幸福……

随着年岁的增长、工作经历和社会阅历的增加,那些天真的表情已悄然褪去,承受工作压力的能力与日渐长,拨动快乐神经的力道也非三言两语就能获得的。

我陡然发现,在东站工作的这十年,基本上都是在售票窗口上坐过来的十年,已记不清卖出过多少张火车票、回答过多少人的问询,为多少旅客办理过退票、改签手续。这些,都是手指在键盘上的运动,也是眼睛在电脑屏幕上的游走。十年时光,就在眼不停、手不住的配合下终成云烟一缕。云烟散尽,呈现出来的是成长与成熟的内在升华和外化表现。

有人曾问我,成天坐在一个地方,面对巴掌大的一个窗口和需求各异的服务对象,在重复中重复,又在单调中枯燥,干这样的工作是不是十分乏味和无趣。面对这样的问题,我惯常的回答是,我认为从事任何一项工作都苦中有乐,乐中有苦吧。售票是我的工作,需要重复着问旅客需求、到站、购票张数等等,对此我从未感觉出有什么乏味和无趣的。我想,每个人的社会分工不同,有的老师上一生的课,重复着讲授同一个内容;有的船工划一辈子的船,就在河的两岸间来回;泥水匠贴一辈子的瓷砖,一生都与河沙、水泥打交道——他们也会感到乏味和无趣吗?我看未必如此。否则,哪有什么教授和工匠的产生呢?

“重复是学习之母”,这是德国哲学家狄慈根的一句名言。很多人的今天都在重复着昨天的生活,也在重复着昨天的工作。作为一名售票员,我已习惯于这样的重复,并热爱着这样的重复,因为它是一个千锤百炼到熟能生巧的过程,值得我去不断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