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邓颖璐 通讯员 李各
“冬季期间,齿轮箱润滑油要加至最上刻度线,手画刻度线不清时须注意加油量控制及刻度线补画。”近日,在重庆车辆段重庆西动车运用车间作业现场,该车间技术组组长何川正在现场卡控冬季检修作业。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何川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今年32岁的何川,用辛勤和汗水守护着动车安全,用专业技能和拼搏精神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
勤学苦练,成为行家里手
2015年,何川从西南交通大学毕业,分配到重庆车辆段从事动车检修工作。“一辆车有几万个零部件,更何况是动车组列车。没有过硬的技术,无法及时排除故障,安全就无法得到保障。”从事检修工作的何川,第一次感受到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入路以后,何川积极学习动车组一、二级修作业指导书、电路图、气路图等技术资料,一有时间就啃70万字的动车理论书籍,甚至将其全部背下,108张电路图被他翻得破烂不堪,终于烂熟于心。
过了理论关,动手操作更是一大考验。“那时,猫着腰下地沟,钻进车底就是大半天。”当时在酷暑下实操的场景让何川记忆犹新。在不断实践中,他很快掌握了CRH2A、CRH380A等各型动车组的一、二级修检修技术,发现并参与处理了避雷器安装螺栓松动、空气弹簧裂纹超限、碳滑板进气风管断裂以及踏面擦伤等重大安全隐患。
入路仅两年时间,何川先后获得四川省首届“工匠杯”职业技能大赛、第三届川渝黔三地铁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动车组机械师)第一名,获得“成铁好青年”、全路“技术能手”、全国铁路新长征突击手、四川省工匠、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倾囊相授,推广技术经验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2018年7月至11月,何川担任集团公司参加全国动车组机械师技术比武总教练,他重新整理单车检查看车步伐,梳理故障排查流程,经他带领的队员在单车检查比赛中均发现13个故障,是集团公司历年来在单车检查比赛中找出故障最多的一次。
随后,何川负责该段技术比武培训工作,由他带领的参赛队员包揽了第九届集团公司动车组机械师技能竞赛前三名,获得2020年集团公司技能竞赛CRH2A动车组机械师第一名、第三名以及CRH380A动车组机械师第二名的优异成绩。
与此同时,何川还积极参与技术攻关并分享经验,他参与制定的数据换装优化方案,获得2022年一季度“智惠成铁”群众性创新成果优秀成果奖。2023年下半年,何川配合该段财务计划科完成管理会计课题论文编写,主要负责CRH2A型重联动车组LKJ数据换装及模拟解编专业技术部分,并作为代表到北京参加第六届国铁集团管理会计案例评审会,将动车检修技术在全路进行分享。
立足现场,理论实践结合
知行合一,笃行致远。何川参与编制了《CRH3C型动车组常见故障点整理汇编》等多本动车专业书籍,同时编写故障案例分析15篇、故障排查方法总结4篇、故障分析报告4篇、论文1篇,其中,《CRH3C型动车组未发现从动轴速度信号故障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进行了刊登发表。
同时,何川还立足现场,多次参与线上故障以及库内故障的应急排查,严格执行较大故障“一故障一分析”原则,通过分析MVB、CCU数据和电务ATP数据,判断出重庆北站到半山站由于存在钢轨磁化的情况,导致车组错误报出过分相故障。
2022年12月,何川担任该车间技术组组长,规范了车间的技术管理工作,修订作业指导书120余次、编制流程图18个、编制卡控表34个。针对动车组运行季节性安全风险,他组织风险研判16次,制定了涉及CRH3C型动车组轴承温度高风险等多个管控措施。
谈到奋斗的意义,何川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每个人对奋斗目标的追求不一样,我的奋斗目标不是有钱、有车、有房,而是无忧、无险、无救援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