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志强 通讯员 李欣
“作为一名基层劳动者,我将时刻牢记总书记嘱托,在平凡岗位上发光发热,把中欧班列‘第一棒’传递下去,把每一趟列车安全正点平稳地交接下去,服务‘一带一路’,让更多的‘中国造’走出国门、走向世界。”4月23日下午,在重庆机务段会议室,电力机车司机江彤向同事们分享与习近平总书记面对面交流的细节,激动与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4月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了解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情况。重庆机务段兴隆场北运用车间电力机车司机江彤和同事们向总书记介绍了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的运行情况,总书记与大家拉家常,询问工作强度、劳动保护、节假日休息和收入情况,鼓励大家继续努力,不断创造新的业绩、作出新的贡献。
2011年,全国首趟中欧班列从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内的团结村站发出。此后,声声风笛沿着“一带一路”传向世界。截至今年4月1日,中欧班列(成渝)累计开行超1.5万列,稳定运行线路超50条,辐射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110余个城市。
“2011年3月19日,我非常荣幸地担当了首趟中欧班列(渝新欧)的值乘任务;2021年1月1日,中欧班列(成渝)首发列车从重庆、成都同时启程,我又被选为首发司机之一。13年间,我见证了中欧班列的不断发展壮大,如今开行量、货运量、重箱率等核心指标都在稳步提升,在畅通国际运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这是我们这一代火车司机的幸运。”江彤感叹。
正如江彤所言,不沿边不靠海的重庆乘着共建“一带一路”的“东风”,凭借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的高位开行跻身内陆开放新前沿,为世界经济注入新活力。
“开行中欧班列就好比一场接力赛,需要大家协作完成,每一名司机都要执行好规章制度、牢记安全理念。”江彤说。中欧班列(成渝)顺利运行至欧洲各国,需要多个铁路局集团公司的司机接续值乘。江彤的任务就是将中欧班列从重庆团结村开到242公里外的四川达州,稳稳交出接力赛的“第一棒”。
手指、口呼、确认信号,江彤目视前方、手握闸把,与徒弟呼唤应答,安全值乘的每一个步骤都已成为他的“肌肉记忆”。
今年2月10日零时18分,江彤驾驶龙年首趟中欧班列(成渝)——满载着机械零件、汽车配件等55个集装箱货物的X8106次列车从兴隆场站出发。这趟列车经满洲里口岸出境一路向西,于13天后抵达俄罗斯沃尔西诺站,总行程约1.1万公里。“必须把龙年首趟中欧班列值乘好,也是给我工作的最后一年开个好头。”江彤说。
安全、准点抵达是江彤每一次出乘不变的心愿,但既要安全正点、又要多拉快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般货车时速约80公里,而中欧班列时速达120公里,以客车模式按点运行,这对司机的操纵技术要求更高。
“我们既要具备牵引客车的平稳操纵技术,还要具备牵引货车的重载操纵技术,力争做到起速快、运行稳、停车准,实现零事故、零故障、零晚点目标。”江彤时常叮嘱车队年轻司机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
由于中欧班列出境货物常以电子产品、汽车配件等不耐颠簸的高附加值产品为主,江彤与车队业务骨干仔细研究分析机车选配、班列载重、线路纵断面等要素,不断探索优化总结出了一套适合中欧班列的操纵方法、调速方法和安全控制方法,确保了每趟列车的货物安全完好到达终点。
“为了让我们掌握中欧班列平稳操纵方法,江师傅跟着我们上线,在大坡道、大弯道等特殊区段手把手做示范。”目前担当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值乘任务的指导司机吕嗣湘提到江彤,立马能回想起他的教导。
练就了一手“真功夫”的江彤时常以理论和实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为年轻司机讲解中欧班列连挂、提速、停车等操纵技巧。通过这样贴合现场实际的教学,江彤培养出了一名名优秀的中欧班列司机。
今年10月,江彤就要退休,告别30余年的火车司机生涯了。跑了十几年中欧班列“第一棒”的他,也将交出岗位的“最后一棒”。他说:“期待接棒的中青年司机们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