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忠英
一部用诗编织的电影,一部巅峰国产动画片。168分钟,制作了三年。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从水草丰美的江夏到美轮美奂的长安,从铁马金戈的边塞到歌舞翩跹的江南,都是唐朝绝美的山河画卷——《长安三万里》,是电影,是艺术,是诗歌,是理想,演绎着我们每个人心之所向的璀璨长安。
电影中,李白和高适怀抱理想,奔赴长安,寄望实现报国之志,奈何现实并不如他们所料想的那般一帆风顺,他们屡遭挫折,似乎与理想相隔着“三万里”,快马扬鞭仍不能及。青年时期的李白,鲜衣怒马、壮志满怀,高适亦是意气风发,两人一见如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共同赶往长安。他们与长安的故事也就此展开。
然而一开始,李白有志难酬,徘徊魏阙之下,望其门而不得入,心中苦闷,提笔写下“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高适同样仕途坎坷。他远离家乡来参加开元九年的制举。制举是为选拔“非常之才”而举行的不定期非常规考试,以天子的名义,征召天下有才之士来京,由君主亲自策问,如果符合君主心意,可直接授官。制举规格高,虽不需要州县选拔,但需要五品以上的官员举荐。高适为了得到举荐,在公主宴会上展示了一套“高家抢法”,却只换来玉真公主的一句“有点害怕”。在玉真公主眼里,这种上阵杀敌的枪法跟宴会的氛围格格不入,无奈,高适只能离开,另谋出路。
“世间捷径又岂是为寒门所开?”虽然遇到挫折,但李白和高适并未放弃,抱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念,他们又一次奔赴长安……
天宝二年,四十三岁的李白对御用文人生活日渐厌倦,始纵酒以自昏秽。唐玄宗只把他当成一个宫廷诗人,为太平盛世作些诗文点缀,李白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热情再次被浇灭。在重重因素的影响之下,他对这样的皇帝、这样的朝廷慢慢地失望了,他明白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于是上书请求“还山”,玄宗恩准。天宝三年,李白又一次离开长安……
开元二十三年,朝廷又开始了制举,高适再次来到长安,又失败了。他回到商丘,读书、种地。
天宝三年的夏天,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在洛阳遇见了杜甫,在梁宋,两人遇见高适,三人结为好友。他们一起拜访名士、踏访名山。
天宝八年,张九龄之弟张九皋推荐高适赴长安参加制举,这一年,已经46岁的高适终于登科,被授职封丘尉……
影片中两位诗人的求索之旅让我相信:在漫漫征程上,信念是那把斩棘的利剑,手执这柄剑,我们终将跨越山海,抵达繁星。
导演谢君伟说:长安代表着理想,三万里就是现实与理想的距离。不管是电影里的李白和高适,还是现在的我们来说都是如此。每一个时代,都有人众星捧月,呼风唤雨,也总有人饱尝郁郁不得志的孤独。
感谢这部国漫,带我们走进繁荣盛世的唐朝,路遇神仙般自在洒脱、才气四溢的诗仙。他用一生的诗与梦想告诉后来者:人生不单有美好和浪漫,但你要载酒前行、孜孜不倦;若你决心灿烂,则山也无遮、海也无拦……
电影的结尾,李白划着一叶扁舟缓缓而来,他大笑高呼:“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和高适最终穿越了那看似无法突围的困境,在泱泱历史长河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璀璨的长安城啊,浪漫是李白的浪漫,理想却是华夏的理想。无数瑰丽的诗句汇聚成耀眼光芒,照亮大唐三万里,也照亮了世界的长安!千百年后的我们,在光影的艺术里,畅享了一场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