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主管·西南铁道报社出版






2024年06月08日

织密“防洪网” 升级“硬措施”

——凯里工务段防洪网格化管理侧记

许凌瑜  通讯员 谢雨彤

降雨时空分布不均衡、区域性洪涝干旱灾害风险较大、极端气候现象频发……今年,错综复杂的雨情汛情给地处西南山区的凯里工务段带来不小挑战。

“想要防洪无死角,网格化管理是最佳选择。”该段防洪办主任徐建介绍,防洪网格是指在铁路线路及两侧边坡划分的一个个责任区段,便于实施精准化、全覆盖的防洪管理。该段自2020年开始实施网格化管理,今年加密防洪网格后,管内防洪网格从645个增加至764个。

雨前布控——  “小网格”支撑“大应急”

5月29日,贵州遭遇大范围强降雨。集团公司防洪办迅速启动暴雨Ⅳ级预警,凯里工务段积极响应,即刻开展防洪应急工作,召开雨前防范布控会议,全面分析降雨趋势,紧密制定防洪策略。

“我们启动了‘防洪点+常态网格’双保险巡查模式。”该段桥隧技术科助理工程师王承胤介绍,该段根据各区段降雨强度,灵活调整防洪网格等级,确保四级网格责任人以预警为令,实施精准防洪网格布控,持续追踪气象动态。

“针对加密防洪网格后造成的人手紧张问题,我们将探伤车间、凯里线路重点维修车间的职工纳入防洪网格‘后备军’,形成了全员网格管理体系。”王承胤说。

据了解,此轮降雨涉及该段管内沪昆铁路凯里至麻芝铺段、黔桂铁路都匀至沿山段。该段在布控范围内准备4台挖机,安排7台轨道车及车组人员保持热备状态,检查防洪备品并配齐各类应急生活物资,片区长、区段长、网格长、网格员各司其职,紧锣密鼓做好迎战准备。

当日12时许,该段凯里桥路车间山水坡桥路维修工区12名网格员严阵以待,按责任区域预演巡查计划。“每个网格新增了全景影像二维码,网格员扫码就能清楚掌握网格内设备状况、防洪点情况及各项风险要点。”工长马毅涛表示,防洪网格化管理的不断优化完善,让巡查更加高效、时间控制更加精准。

雨中巡查——  全员在“网”筑牢安全堤

5月29日18时至30日12时,该段管内70处雨量计显示累计降雨量3769.7毫米,其中最大小时降雨量36.8毫米、最大连续降雨量102.4毫米。

布控时间段内,792名网格员全员“上网”,通过登乘机车、步行的方式对辖区内线路病害源、设施设备、人员在岗等情况进行全面巡查,并在工作群实时上传工作照片、汇报雨情,确保灾情即刻响应、应急处置无缝衔接、行车安全万无一失。

“今年‘人防’和‘技防’措施都升级了。”马毅涛深有体会地说。加密防洪网格后,单个网格员的监管范围缩小了,巡查效率更高,相邻网格员互相看得到、听得清,防洪安全守得住;同时,投用便携式定位终端,引入AI作业轨迹分析等手段,管理人员可通过巡查巡守管理系统实时监控、评估网格员行为标准,推动“自我管理”与“智慧治理”并进,提高了汛期安全系数。

此轮降雨期间,该段巡查防洪点420处,启动常态化网格198个。

雨后检查——  网格不“打烊”安全有保障

雨后,该段根据降雨量和雨中巡查反馈,组织管内防洪点人员继续在现场巡守,通过延长看守时间强化运输安全。

针对网格员徒步难以到达的地点,该段启用无人机进行空中巡查,确保雨后线路设备设施完好无损。

“我们用3天时间完成了雨后徒步巡查和航拍快检等工作。”王承胤介绍,截至6月1日,此轮雨后检查圆满结束,发现并妥当处置了1项潜在的安全隐患。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是贵州地区自然特征的生动写照。尽管这一轮降雨已过,但山体隐患和下一轮降雨难以预料,日常巡检巡查和应急演练仍需坚持不懈。”王承胤告诉记者,除开展常态化防洪演练外,他们还在“天窗”点内模拟事故现场,组织网格员开展实战演练,进一步提升其应急处置能力。

“只有将每一名职工都动员起来,才能真正实现防洪工作‘零隐患’。”据徐建介绍,近期,该段各工区在日常网格化巡查中及时发现并解决了多起防洪安全隐患。例如,凯里桥路车间山水坡桥路维修工区职工在巡查时发现沪昆铁路下行1867公里200米至300米处存在边坡开裂现象,迅速启动应急程序上报,经过专业评估后,采取铺盖彩条布措施处理,防止了一起可能发生的行车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