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主管·西南铁道报社出版






2024年06月29日

老伴圆了“高铁梦”

——巴南高铁开通首日仪陇站见闻 本报记者 龚萱

唐以念和王淑花夫妻二人(左一、左二)在仪陇站排队购票乘车。龚萱 摄

6月27日,仪陇站前广场上人头攒动,歌声、欢呼声与相机的快门声交织在一起。绵绵细雨丝毫阻挡不了仪陇老百姓见证家乡高铁开通的热情。

当天,巴南高铁正式开通运营,结束了仪陇不通铁路的历史,革命老区一步迈入了“高铁时代”,百万仪陇人终于圆了“高铁梦”。

“没想到,我在有生之年还能见证高铁开进自己的家乡。”95岁的老人唐华清激动地说。早在巴南高铁建设时,老人就向女儿许下“想亲眼见证高铁开通”的心愿。

背对着站前广场,唐华清女儿伍绍君举起手机调整角度,将“仪陇站”站房上3个鲜红大字放进自拍的取景框里。镜头前,她和母亲唐华清亲密依偎,快门定格了这一刻,成为她们珍藏的纪念。

在车站售票大厅里,排队购票的旅客接踵摩肩。喧闹的人群中,有一对老年夫妻显得有些焦急。

“听说今天的票快卖完了,排到我还能买到票吗?”75岁的唐以念老人嘴里叨念着,他当天特意带着自己78岁的老伴王淑花一起体验巴南高铁(见上图)。

当天,夫妻俩起了一个大早,穿上了头一晚就熨烫好的红色衣服。“这身衣服喜庆,在重要的节日我们才会穿。”王淑花笑着说。

唐以念70岁以前常年外出打工,王淑花则留在家中操持家务。高铁长什么样?速度有多快?王淑花只能在“见多识广”的老伴的描述中想象。看到老伴担心买不到票连连叹息,王淑花宽慰道:“没关系,买不到票就下次去。”当车票买到手后,她高兴得像个孩子似的拍起手来。

广场上,锣鼓声喧天,精彩的节目轮番上演。天空虽然飘洒着细雨,但丝毫没影响表演者和在场观众的热情。在密密叠叠的雨伞下,一位戴着绣有“朱德故里”鸭舌帽的老人格外引人注意。

“这是我在朱德总司令故里买的帽子。”59岁的徐和明老人说,仪陇是朱德诞生和成长的地方,希望高铁开通后,会有更多人来家乡旅游,领略红色文化。

当问及巴南高铁开进家乡的心情时,徐和明满意地说道:“高铁开进家乡,我们到成都、重庆两个大都市就更加快捷、方便了。高铁的开通一定会促进家乡的经济发展,让我们的家乡越来越好,老百姓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