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凌颖/文 韩旭刚/图
人物档案
刘俊岐,男,汉族,1986年6月生,中共党员,2024年“新时代·成铁榜样”候选人,2009年3月参加工作,现任成都客运段北京一队京广一组列车长。他曾先后获得2024年集团公司“智惠成铁”群众性创新大赛三等奖和集团公司“防洪之星”“青年之星”等荣誉称号。
“立即广播寻医!通知同行人员,将周围的旅客疏散开来!”2023年的春运路上,成都东至北京西Z50次列车长刘俊岐的对讲机里传来急促的呼叫声。接到消息后,他迅速赶到13号车厢,只见一名80岁左右的老年旅客昏厥在洗脸间内。刘俊岐一边疏散围观旅客留出空间,一边冷静地电话联系客运调度,请求在前方有医疗条件的车站停车。最终,在列车运行前方不办理客运的镇安站申请到了一分钟的停点,为老人及时送医救治赢得了宝贵时间。
“列车长经历的事情各种各样,像这样的‘生死关头’虽说不多,但遇到了就是人命关天的事。”办理完站车与120急救的交接工作后,刘俊岐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又返回车厢,继续后续作业。
2009年,刘俊岐离开学校来到铁路,投身到客运工作中。一开始,他被分配到昆明车队值乘普速客车,面对较大的客流密度和特殊的运行条件,很不适应。但他有“犟拐拐”的个性,直面困难、迎难而上,很快适应了工作,还总结出了安全管控“两查、三防、四确保”工作法,提炼出了“三客、三要、三做到”服务要领。在他的带领下,班组职工用“热情、温馨、真诚”的服务精神赢得了旅客的一致赞扬。经过15年的努力,他从列车员、值班员一路晋升到了现在的列车长岗位,职业生涯至今一共移交突发疾病旅客101人、助产3次、应对大面积晚点40次、处理遗失物品5600余件。
2014年,集团公司迎来了直通普速旅客列车的迭代更新,蓉京快车升级为蓉京直特,Z50次列车的开行不仅带来旅时缩短、车体变化、旅速提升,更是对值乘客运人员服务和作业标准的新考验。
刚值乘Z50次列车的时候,刘俊岐连车门都不会开。面对别人的质疑,他并没有在意,反而是更加刻苦地学习新型列车的特性,这为他被选为动卧开行储备人员打下了基础。
今年,随着CR200J动集卧铺列车的配属,刘俊岐成为了成都客运段第一批值乘CR200J长编组动卧列车的列车长,也成为了D50次列车升级首发的列车长。
因动车开行要求,列车餐食也从单锅小炒换成了冷链套餐。为满足旅客个性化需求,在暑运、节假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刘俊岐会根据客流属性提报回锅肉、鱼香肉丝等特色套餐盒饭需求。不仅如此,为优化班组服务措施,细心的刘俊岐通过创新和不断试验,近两年来,先后设计了旅客充电防护罩、卧铺脚梯防碰套等服务设备,让旅客的出行体验更美好。
有机遇就会有考验,2024年春运,一场罕见的大雪影响了我国中东部地区,对铁路而言,停运、迂回、缩短区间无可避免。2月3日,刘俊岐值乘的D50次列车抵达武昌站时,暴风雪将列车围困。车外,狂风呼啸,雪花纷飞,天地间一片白茫茫。
列车晚点、开点不定、旅客焦躁不安、餐食告急……一个个尖锐棘手的问题接踵而至。期间,面对旅客的不理解甚至怒火,面对一些不友善的录像镜头,刘俊岐并没有慌乱,他用专业的客运知识,以“我与旅客共情化干戈”“诚挚耐心换体谅”的理念和行动赢得了旅客的支持。随后,他启动应急预案,带领班组乘务员积极投身到安抚旅客情绪、派送应急餐食、照顾重点旅客的工作中,有效化解了长时间晚点带来的客运服务风险。当雨雪过后列车启动时,旅客们手举应急餐食,异口同声地喊出了“为中国铁路点赞”的响亮口号。
“CR200J全列400米长的车厢,我都不知道当时怎么走下这3万步的。”经历暴风雪回到成都后,刘俊岐颇有感触地说。
“虽然值乘的车体变了,但我对工作的热情只增不减、标准只升不降。”刘俊岐说。
随着时代的发展,动车的开行拉近了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从普车到动车,刘俊岐将温情继续传递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