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主管·西南铁道报社出版






2024年09月05日

“动车终于开进了我的家乡”

本报记者 胡志强  通讯员 但家维 黄宇睿

8月30日10时36分,新建四川成都至青海西宁铁路镇江关至黄胜关段开通运营,从成都东站到黄龙九寨站最快旅程1小时39分。

川青铁路镇江关至黄胜关段开通后,四川九寨沟迎来了首条动车线路,旅客乘坐动车组列车可直抵海拔3000多米的川西高原,“公铁换乘”可快捷到达黄龙、九寨沟等著名旅游景点,多样化的出行需求得到了进一步满足。

“动车终于开进了我的家乡。”看着动车组列车驶入松潘站,成都房建公寓段职工马永建不禁流下激动的泪水。马永建今年28岁,是川青铁路镇江关至黄胜关段提前介入的参与者,也是土生土长的松潘人,作为家乡首条铁路建设的参与者,他十分自豪。

童年梦 幸福路

马永建小时候看着电视节目中的火车,脑海里想象着“铁龙”过家乡的样子。每当夜幕降临,他便叫阿爸给他讲火车的故事,那条蜿蜒的铁轨是他童年最深的记忆。那些关于火车的故事、关于远方的故事,让他梦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登上那趟火车,去往阿坝以外的地方。

随着年龄的增长,马永建的这份感情愈发深厚。求学路上,他如愿见到了儿时梦中的火车,也体验到了中国高铁的速度。从小在松潘长大的马永建深刻体会到铁路带来的便捷,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进入铁路系统工作,为家乡铁路建设出把力。

选择专业时,马永建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土木工程。在校期间,他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成为师生眼中的优秀学生。2018年,他以优异的成绩通过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对口招聘考试,如愿来到成都房建公寓段工作。进入铁路6年多来,在师父的鼓励指导下,马永建认真学习铁路房建设备业务知识,一步一个脚印,始终踏实肯干,时刻为回到家乡建设守护川青铁路努力着。

今年6月,成都房建公寓段成立川青铁路镇江关至黄胜关段筹备工作组,马永建主动请缨和其他6名同事一起到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驻点,负责松潘、黄龙九寨和黄胜关三座新建车站的提前介入工作。马永建说:“很庆幸自己能够参与新线建设工作,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家乡能通铁路,现在梦想快实现了,我一定会努力完成任务。”

斗狂风 战暴雨

8月,正值酷暑,铁轨在太阳的炙烤下热浪滚滚。在松潘站1站台,马永建握着发烫的巡检锤认真检查着站台帽檐石。“小马哥,休息一下吧,中午太阳那么大,晒得人皮肤生疼,工作那么久了,有点缺氧,我们去阴凉地乘会儿凉。”一起工作的同事黄宇睿拿出随身携带的氧气瓶猛吸两口说。

“没事,我是这边长大的,身体比较适应,你们去风雨棚下面休息一会儿,剩下的我来检查。这条铁路是父老乡亲盼出来的,我期盼着它早点开通,到时候让我爸妈都来体验一下,让他们看看自己的儿子可出息了。”2个月的提前介入工作让马永建皮肤更加黝黑、眼神更加坚定,他用衣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继续忙着手中的工作。

高原天气变化莫测,16时许,天空突然变得阴沉起来,风声呼啸而起。马永建作为本地人,对这种天气变化了如指掌,他立刻意识到,一场大风和降雨正在逼近。他停下手中的工作,快步走到同事身边,严肃地说:“大风、降雨要来了,保护好仪器,把口袋收好,不要被刮走了。”

“小马哥,这点小风就把你吓成这样,你也太胆小了嘛。”黄宇睿打趣道。

“不要小看,这是大风大雨的前兆,我们加快进度,争取早点检查完,去避一避。”马永建用手指向远处的山峰,风暴正在聚集。

风势越来越猛,让人睁不开眼。马永建抿了抿嘴,将钻进嘴里的沙子吐出,顶着狂风加快作业速度,完成作业回到驻点。

家乡情 永难忘

“小马,你们起来了没有?快把门打开。”8月8日中午,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在驻点响起,马永建揉了揉惺忪的睡眼将房间门打开一看,原来是住在附近的藏族阿妈格桑曲珍,只见她左手提着一篮刚从地里挖出来的土豆,右手攥着几个红彤彤的苹果。

门开后,格桑曲珍立即将东西塞到马永建手上,用不太流利的汉语气鼓鼓地说:“送啥子都不要,好几回了,这里新鲜的东西不好买,自己种的好吃!”

“阿妈,您的心意我们心领了,您辛苦种点东西不容易,我们可不能拿。”马永建将手中的东西递回去,不承想格桑曲珍转头就走。

“你们多吃点,养好身体,早点把铁路修通,你们来我们这里建铁路,我们应该感谢你们,这条铁路是我们的希望,以后我们的特产能卖出去,孩子们上学也方便了。”格桑曲珍边往回走边说。她知道这条铁路对家乡来说意味着什么,说完她用藏语轻声念叨着,虽然语言不通,但大家内心都能感受到她的温暖祝福。

马永建咬上一口阿妈送的苹果,感觉格外甘甜。背上作业工具,马永建一行人再一次踏上泥泞的小路,向着作业点出发。

从巡检维修工逐步成长为一名工长,6年多时间里,马永建始终牢记自己的入路誓言:“多走一步,少出事故。”房建设备巡检维修作业繁琐枯燥,但川青铁路记录着他的青春足迹,站台雨棚上的每一个手印都是他人生中的光荣勋章,他是一名“隐形守护者”,为家乡人民的出行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