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培书
【箱梁】
这是一片平静的、永不封冻的港湾。这里正在生产,或者停泊着数百个“航母战斗群”。
这些被称为箱梁的家伙,将以平均数百吨的巨大身躯,从港湾起航,像女娲补天的炼石一样,去填补那一阙需要它守护一生的地方。
它们像雄鹰降落一样超然,像卫星定位一样精准,像种子一样落地生根。这就是箱梁的命运。从成为箱梁的那一刻起,它们就以牢固的姿态、永久的信念,将守护的地方变成一道永恒的风景。
无论风来了、雨来了、雷来了、电来了,还是飞鸟都归巢了,它们都将在那里,不声不响,安安静静地承载着风驰电掣的速度、泰山压顶般的力量,直到所有旅人都在欢快的乐曲声中抵达远方。陪伴它们的只有山川、清风、明月,以及时光流动的身影。
【路基】
它们,生来就是为了躺平,像太阳升起在地平线上一样。
它们经由百吨以上重物的层层碾压而成,坚实、厚道,可以作为重型轰炸机的跑道,可以支撑重型坦克的奔驰。
承载以近600公里时速(注:试验速度)奔跑的动车产生的巨大压迫,它们必须像平静的湖水一样,波澜不惊。
“万年的路基,千年的桥”。它们注定就是日月星辰,就是大地上的永恒。
【隧道】
穿山不蜿蜒,是对它们的最新定位。
它们,像笔直的手持长筒望远镜——一万米、两万米,哪怕四万米,或者更长,只要你的视力足够,你都可以像翱翔在云端里的雄鹰一样,把大地一眼望穿。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特别是在祖国的大西南,在成渝、在成贵、在成昆……从大龙门山脉到乌蒙山脉,从成都平原到青藏高原,有山洪、泥石流的暴虐,有暗河、溶洞的狡诈,有深沟、巨壑的奇险——数十套世界级的难题如一只只拦路的猛虎,一次次挑战中国高铁建造技术,又一次次激发中国高铁建造工艺工法创新。
从曾经六千米的极限,到而今四万米以上的穿越,一次次刷新世界纪录,让“中国速度”声名远播。
因了它们,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
【无砟轨道】
没错,这就是它们的名字。
它们由高强度的钢筋水泥构成,重达数吨;它们是压力的承受者、传递者,拥有超乎你想象的韧性和弹性——它们,是中国速度的助跑台。
流线型的完美身材、大理石般光洁的容颜,它们像紧密排列的钢琴琴键,在路基之上,在钢轨之下,奏响《团结就是力量》。
【无缝长轨】
不是无缝,是在火花飞溅、砂轮飞转的无数次高精度焊接与打磨后,伤口愈合无痕宛如天成。
从起点到终点,它们连成一线,于是,列车的轮音不再“哐当、哐当”,如一道闪电般光亮、干净。
这声音穿云裂石,在大地和群山之间,嘹亮地呼啸,成为激昂而温馨的时代交响。
【站房】
它们从童话中走来,像世界上最漂亮的“魔方”。
它们是集建造技术与地域特色文化于一身的综合艺术体,高端大气,既有英俊的外表,又有丰富的内涵。
它们连接乡村和城市,像一座座明亮的灯塔,矗立在一条条高铁线上,照亮你回家的路。
它们不知疲倦地守候着你的远去和归来——门,永远为你开着。
【声屏障】
在乡村,在城市,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必须让高铁的呼啸保持和谐的分贝——孩子正在甜梦中安眠。
它们像墙,却比墙多一个肺腑一样的功能——吸声。
它们是灵活主动的屏障,风来的时候挡风,雨雪来的时候挡雨雪,噪声来的时候,它们吞吸噪声。
它们是有灵魂的墙,坚韧不拔地守护着岁月的宁静与平和。
【接触网】
它们是火车的航标,也是火车的动力。因了它们的助力,动车才跑成一个成语,叫“风驰电掣”。
它们像哨兵一样威严,又像行军的序列般整齐划一,安静肃穆地排列在铁道两旁,忠诚地执行着保障供给的任务。
它们是铁路人铺设于天地间的琴弦,它们的天籁之音,风听过,雨听过,太阳听过,月亮听过,雷电听过,山川大地也听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