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主管·西南铁道报社出版






2024年09月07日

“慢时光”之旅

尹丽娟

踏上5609次公益性“慢火车”,我仿佛进入了一个时空隧道,车上的一幕幕如一帧帧电影画面,深深印刻在我的脑海之中。对我而言,这不仅仅是一次旅行,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5609次公益性“慢火车”,在渝东南乌江画廊和武陵山区的怀抱中缓缓前行。它途经武隆、彭水、酉阳等站点,历时7小时15分,最低票价仅需4.5元。这趟“慢火车”不仅满足了沿线群众的出行需求,更为旅客们提供了一种宁静和轻松的乘坐体验。

独特的“学习车厢”在列车上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四张木质长桌靠窗列于车厢两侧,长桌旁的书架上摆放着各类书籍——宛如一座流动的书屋。旅客们或埋头阅读,或奋笔疾书,阳光透过车窗洒在书页上,为文字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我轻轻抚摸着书页,感受着纸张的质感,内心平静而充实。旁边一个小男孩正趴在桌上,紧盯着手中的绘本,小手笨拙地翻着书页,眼中流露出探索的专注。

窗外,乌江画廊的美景如诗如画。碧绿的江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两岸的山峰层峦叠嶂,山势险峻而不失秀美。偶尔从江面上驶过的船只与江水、山峰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幅和谐的画面。旅客们纷纷用手机记录下沿途的美景,将这份美好定格。

这列“慢火车”还是一个流动的自习室。每周,300多名在秀山上学的中小学生都要乘坐这趟“慢火车”返校或者回家,很多孩子都利用乘车的时间来写作业或复习。在一些特殊的节日里,铁路青年志愿者还会登上这趟“慢火车”,组织开展“书香成铁·阅读时光”等主题活动,并不定期地举办“渝阅满车厢”爱心捐书活动,让这趟“慢旅途”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王阿姨是这趟车上的常客。家住中嘴的她,时常背着自家种的蔬菜、瓜果到武隆赶集。在列车员的帮助下,她和同乡们背着背篓顺利地上了车。车上旅客看到她们背上来的蔬菜、瓜果又新鲜又便宜,都争相购买。列车到达武隆站的时候,王阿姨背篓里的蔬菜、瓜果已销售近半。“慢火车”穿越田野山川,让乡野的农产品有了更广阔的市场,也让沿线村民的经济收入来源增加,生活更加美好。

在这趟“慢火车”上还有一节非常特殊的车厢,这节车厢配备了冷冻冰柜,里面整齐地码放着各种生活物资,它就是物资供应车厢。这些物资为沿线各个铁路乘降所、工区提供了必要的生活保障。

这趟“慢火车”还是沿线职工的通勤车。由于很多乘降所都没有其他列车到达,这趟车便成为涪陵工务段、重庆供电段、重庆电务段职工出行的唯一选择。他们三三两两结伴而行,许多职工因这趟列车而结识了新朋友。在漫长的通勤时光里,他们常常聚在一起,聊着各自的工作与生活。

秀山站值班员邓倩如同往常一样,将公务信函递给列车长杨春来,请他帮忙带往鱼泉。由于沿途的一些乘降所修建在桥上或洞口,交通极为不便,这趟列车还成为了沿线铁路单位的“快递车”,时常为各铁路乘降所、工区捎去公务信函和一些小型机具,确保信息指令的畅通和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这趟悠长的旅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山区百姓出行的不易,了解到“慢火车”对偏远山区居民的出行、沿线职工的工作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

火车很慢,却串起了万家灯火。它穿过一片片希望的田野,让“慢”成为了“厚积薄发”,将时光铺展成美丽的画卷,为乘车的人们带来丝丝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