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袁亮 通讯员 李超/文 通讯员 罗博哲/图
“周姝,你怎么有点心事重重的样子,你不是刚飞无人机回来吗?”9月4日15时许,成渝铁路王二溪大桥下,内江工务段桥隧工周姝的工友张悦关切地问道。
事情得从王二溪大桥说起。
王二溪大桥坐落在成渝铁路上,是目前全国在用最长铁路石拱桥。大桥自1950年建成以来,历经两次洪水和2008年的地震,目前依旧完好。
近期,高温席卷川渝地区,王二溪大桥所在地区已经持续多日高温,为确保大桥设备状态良好,准确掌握桥梁、坡面等设备状态,9月4日,周姝与工友一起,带着无人机对王二溪大桥进行AR全景图像动态更新工作。而让周姝意外的是,她操纵的无人机竟然遇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仔细一看,不是别人,正是和自己在同一个单位工作的父亲周开贵。
49岁的周开贵自入路起,就长期在负责王二溪大桥维护的车间工作,而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保养王二溪大桥。从桥面到桥下,周开贵巡查一次需要3个小时。30多年过去了,周开贵自己也记不清在王二溪大桥走了多少个3小时。“总之,大桥就像亲人一样,几天不见,就有点挂念。”周开贵笑着说。
当天,周开贵来给大桥做预防性检查。14时许,正值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此时,线路上温度已超过50摄氏度,周开贵背着作业包、手持道尺检查大桥稳定情况。
“持续高温,植被根系就会往土里扎得更深,容易造成桥梁护锥开裂。而且杂草疯长,容易堵塞大桥泄水孔,造成积水排不出去。另外,是否有路外施工侵入大桥保护限界,这些都是我们要经常进行检查的项点。”周开贵介绍道。
周开贵检查完桥面用时一个多小时,然后准备下桥检查桥墩。他不知道的是,在他检查的同时,女儿周姝也在对大桥进行巡检,并用无人机拍下了他。
“最近温度这么高,我在无人机镜头里都能感觉到空气中的热浪,爸爸在铁路上干了几十年,皮肤黢黑,看着他在桥上擦汗,有些心疼。”整理了一会儿情绪,周姝才向张悦说。
“这对父女的‘相遇’是铁路工务人最朴实的写照。”据该段相关负责人介绍,入汛以来,特别是入伏以来,为确保管内成渝铁路沿线设备稳定,该段干部职工加强设备巡检力度,顶着烈日暴雨全面排查风险隐患,确保极端天气下铁路设备保持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