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库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楼下邻居家的孩子又在背诵苏轼的《水调歌头》。偶抬头,窗外,月亮甚是明亮。月光之下,诵读之声愈发清朗。突然想起今天是中秋节,背诵这首词,也是恰到好处。
抛开俗事下楼,沿甬道无目的地移步。难得静谧,让人可以无限遐想。此时月色最为纯净,让人目光不舍离开。我更希望月亮上真有什么广寒宫、桂花树。
忽然想起在手机上看过这样的短视频:皓月当空,淡淡白云缭绕;乡村,小路,每一片落叶,路边的每一株小草,在月光的映照下,让人看得分明。文案上说:“以前的夜晚就是这样,月亮又圆又亮,出门不用拿手电筒也能看得很清楚……”
视频制作得有些夸张,画面太过明亮。不过,在我的记忆中,那些逝去的时光里,满月确实比今天的明亮。
正是猫洞子狗洞子都要去掏几下的年龄。月圆之夜,我们几个一般大的孩子,爬到小站信号楼的平顶上,望着“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却没有“晚风吹来一阵阵歌声”,更没有“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只是坐在那里发呆。
月光甚是纯净柔和,月下所有景物似乎都披上了一层蝉翼般的薄纱,呈现出淡淡的朦胧美。不远处,两条钢轨泛着清冷的光。此刻没有火车经过,十分安静……
没有杂质的月光,没有杂质的空气,没有杂质的童年!那是让人心动的月亮,人在月下,也变得空灵起来。
有一年,为制作一部专题片,我去到工务大修机械段。随作业人员进入施工地段时已是深夜,各式灯具灿若繁星,将施工现场照得如同白昼。人声鼎沸,施工机械轰鸣,给寂静的山野增添了几分热烈。
我登上高处,准备拍一个俯瞰镜头。猛抬头,天上没有一丝云彩,碧空如洗,明月高悬,令人心动。那一刻,我真真切切体验到“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的意境。
长长的钢轨反射着泠泠的光,那光向上延伸着,渐渐融入浓浓月色。极目眺望,远处的山、远处的水,犹如洗毛笔的水洒在宣纸上,悄无声息地洇开,层层晕染,淡淡铺展,竟然美极!
我忽然意识到,当天正是中秋节。在没有列车通过或是工务大修施工时,这里一定极为安静,草丛里秋虫唧唧,月夜更显静谧柔美。
此刻,只有悬在中天的满月,月下没有小院、垂柳,没有树下木桌,没有碟子里的家制月饼,没有家人围坐,吃月饼品茗赏月,也没有恬静得如诗如画般的意境。
这里有的,是足以与明月争辉的各式照明灯具,是施工机具的轰鸣,更有几近沸腾的激情……
收工之后,他们还会赏月吗?那时或许月已落下,激情冲上夜空,化作满天繁星。月是无法赏了,只有留待来年中秋夜,若无施工任务,他们定会与家人围坐赏月,给孩子讲讲中秋月夜下的线路大修施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楼下邻居家的孩子还在背诵。童音琅琅,宛若天籁,在银盘一样的月亮下,传得很远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