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曾一恩/文图
9月21日4时许,在贵阳站,经过贵阳工务段100余名干部职工480分钟的持续鏖战,该站2号1/18型道岔整组钢件更换施工顺利完成,全面提升了该道岔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该站2号道岔位于沪昆铁路与贵阳枢纽的交会处,是旅客列车的固定径路,每日通过普速客车38列、动车27列。由于同时长期受重载货车高频率冲击,该道岔磨损严重,对该道岔提质改造势在必行。
该段充分利用上郭关道岔插铺施工“大天窗”的有利时机对2号道岔长达69米的整组钢件进行更换。整组钢件重达28.1吨,整体吊装难度大,仅设备调试用时就比一般道岔多出至少1倍。
为确保施工顺利进行,该段针对部分道岔部件位置的操作空间狭小的实际,采取线下气压焊的方式对钢件依次进行更换。同时,该段联合贵阳车站、贵阳电务段、贵阳供电段进行实地勘查,针对设备运送、材料机具摆放位置等进行充分预想,精心编制施工方案,与配合单位加强沟通协调。
为安全优质完成施工,该段多次召开施工对接会,优化施工组织方案,通过动画模拟推演、预装演练查找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调集100余名干部职工、6辆轨道平板车和4台龙门吊设备,采取先通过轨道平板车将轨件运输至施工现场、再利用稳定性更好的简易龙门吊将轨件平移至指定位置的方法,减小吊装过程中轨件的变形程度。同时,该段成立技术攻关组、路列吊装组、方案制定组、线下焊接组、现场作业组,明确各组成员的任务分工和责任。
施工开始后,防护组、吊装组、扣件组、钢轨切割组等9个小组各司其职,搭设短路铜线、松卸扣件、拆除夹板、锯割钢轨等工序在大家的共同协作下顺利推进。
当日1时许,轨道车进场完成对位,轨道车作业人员操作操纵杆安设龙门吊,对道岔旧钢件进行调排和移除,引导作业人员确保新钢件精准落槽。
“使用龙门吊吊装道岔钢件能极大提高作业效率,我们在施工前进行了反复演练,确保万无一失。”施工负责人李汝芳介绍。
新钢件准确对位落槽后,各小组作业人员立即开始安装连结零件、复拧螺栓、回收旧料……等候在一旁的焊轨小组随后进行钢轨切割、焊接、打磨等作业。顿时,机器轰鸣声与作业人员的号子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首美妙的施工“交响曲”。
“贵阳站2号道岔是2008年铺设上道的,已经运行了近16年,道岔钢件经过长期侵蚀状态较差,道岔出现多处伤损、垫板锈蚀严重。此次对2号道岔整组钢件进行更换后,列车通过能力将大幅提升,安全运行有了坚实的设备保障。”该段总工程师陈品兵介绍。
4时许,随着2号道岔最后一处钢轨焊缝打磨完毕,经过480分钟的紧张奋战,此次更换施工顺利完成。
据悉,此次更换道岔钢件施工,不仅消除了既有病害,极大减轻了工区日常养护工作量,还大幅度提升了道岔设备质量。此次施工是该段首次采用轨道作业车配合龙门吊进行的一体化施工,也是全路首次对1/18型道岔整组钢件进行更换施工。该段将把施工中好的经验和做法制作成视频版作业指导书,为其他单位更换此类道岔钢件提供技术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