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主管·西南铁道报社出版






2024年11月07日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书写媒体融合的“成铁答卷”——

欣欣向“融” 共创“媒”好

本报记者 黄钰皓

十年前,媒体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催生一场不容回避的主流媒体自我革命。

十年后的今天,融合已然渗透至媒体发展的肌理。

近年来,媒体生态再起风云,如何跨越媒体融合“深水区”,奔向数媒融合的“新蓝海”?集团公司融媒体中心积极拥抱变化,以改革为舵、创新为桨,扬帆开辟融合发展的新航道。

唱响时代强音、站稳人民立场、构筑铁路精神……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指引下,集团公司媒体发展从“相融”迈向“深融”,“移动优先”见诸行动、“用户思维”落地生根、技术革新蹄疾步稳、“爆款”产品“破圈刷屏”。西南铁道线上,媒体创新的因子在跳跃,深度融合的春潮正涌动。

大刀阔斧 锐意革新——

探索融媒视域下的新质生产力

守正,知所来;创新,明所往。

新兴媒体浪潮当道,传统媒体路在何方?铁路电视深陷收视渠道狭窄、受众流失的困境,落后产能颓势渐显,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带着革新求变的使命感、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一场大刀阔斧的媒体改革拉开序幕。

去年岁末,按照集团公司党委部署,一支由集团公司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办公室、劳卫部、融媒体中心组成的融媒体专项调研组走南闯北两万里,在11天时间里探访人民日报社、人民铁道报社等十余家行业标杆和兄弟单位,寻找媒体融合特别是传统电视媒体改革的“破题之钥”。

超强的“中央厨房”为选题策划、传播运营提供数据支撑,专业的设备设施满足直播、虚拟拍摄等不同需求,集约化手段助力媒资管理更加智能精细……新技术、新成果让人耳目一新,解题思路也在走访中有了眉目。

“取经”归来,改变发生。

媒体样态在重塑——

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挥别“成铁新闻”。1月15日,节奏更快、容量更大、受众更广的网络化全新视听节目“成铁融媒”正式上线。新闻时效性更强、符合碎片化收视习惯、节目直达受众指尖……面貌一新的节目让干部职工直呼“有看头”。

“快看成铁”“媒体看成铁”“记者调查”“学习强局”“在一线”等栏目精彩上线,策、采、编、发实现全流程标准化生产,节目主持人从“坐着播”到“站着说”,“项目制”扁平化管理倒逼主持人化身“牵头人”,职场大屏、“成铁微家园”视频号等六大传播渠道让新闻传得更快更远……崭新的节目形态如新风扑面,带来“短、时、新、深、活”的视听体验。

技术装备在更新——

在融媒体中心今年新迁办公区的临时演播空间里,一台电脑、一台摄像机、一块绿幕,简单的组合生发奇妙的化学反应,为“成铁融媒”高质量上线提供硬件支撑。“虚拟抠像技术加持,实现多维度空间利用,与传统电视相比,制作成本降低的同时,节目样式也更加新颖。”融媒体中心视觉工作部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探索“虚拟+智能AI技术”在宣传报道中的实践应用。

眼下,在集团公司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融媒体中心数字化演播室建设正稳步推进。空间利用率更大、数字化程度更高,全新的数字化演播室将配备专业化、高性能设备,届时,将实现场景自由搭建、合成,进一步降低制作成本、缩短制作周期,实现融媒体互动、直播功能。

数据分析在驱动——

乘“云”而上,欣欣向“融”。数字融媒建设加速推进,年初,全路首个融媒体中心数据考评部应运而生,构建起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生产模式。

由该部门牵头打造的“数据墙”一经面世,就引来记者和新媒体小编的围观。数据墙上,平台“粉丝”画像、作品传播效果、采编工作成效、粉丝留言精选等数据一屏通览。“借助数据,精准了解受众的同时,驱动采编人员培养数据素养、增强业务能力,从而提升作品的传播力、影响力。”融媒体中心数据考评部负责人说。

以“数”之名指引内容生产,融媒体中心现已形成总编室牵头策划发动、数据考评部评价反馈的闭环采编系统。

革新不止于此。

瞄准短视频赛道,集团公司年初新开设“西南铁路”视频号,进一步壮大外宣矩阵。凭借深厚的社会“粉丝”基础,“西南铁路”视频号成功“引流”,“我是成铁人”等铁路行业类视频备受“热捧”。

抢抓“风口”,实现内容生产“开源”。“微迪欧”短视频达人创作计划搭建两级融媒线上互动交流平台,站段视频制作爱好者纷纷“揭榜”创作。“短视频平台形成新的增长点,‘微迪欧’团队正成长为一支活跃的生力军。”据融媒体中心新媒体编辑部负责人介绍,2023年“微迪欧”团队在“成铁微家园”视频号累计发布短视频超100条,依托视频号、抖音号锻造新质生产力,新媒体平台有效提升传播效能。

紧扣主线 服务大局——

讲好高质量发展的新成铁故事

1月14日,《西南铁道报》奉上一份诚意满满的2023成铁热词年度报告,党的建设坚强有力、安全生产任重道远、运输经营持续向好、铁路建设快马加鞭……凡此种种化作墨痕,收录进历史的底稿。一个个“成铁热词”见证活力迸发的新成铁,为西南铁路高质量发展写下生动注脚。

集团公司二届五次职工代表大会会场上,当与会人员翻开这份油墨飘香的特刊,得以照见过去一年的热爱与拼搏。

不囿于纸质媒体,全媒体平台通过多样化媒体形态和传播手段,全景式展现新时代新征程新成铁。以新闻为载体,成铁新闻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保持“在现场”的热忱,躬耕于笔尖、专情于镜头,步履不停追寻西南铁路奋进的足迹。

主线在哪里、大局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伸向哪里。

——立足“高站位”,为国之大计“唱响和声”。

礼赞时代,与有荣焉。全媒体平台把握“时度效”,讲好西南铁路抢抓发展机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成铁故事: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今年4月在重庆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讲述铁路服务保障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生动实践;“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之际,盘点“东方快车”续写的丝路传奇;跟随健康列车六进大凉山,记录铁路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为民情怀;笔底春风,描绘铁路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聚势拓能的崭新图景。

——守好“主阵地”,为正面宣传壮大声量。

党媒姓党,是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题中之义。坚持把准方向,全矩阵齐发声,精准高效阐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开设“二十大时光”“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党纪学习教育”等专栏,把宣传报道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等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以丰富的形式、鲜活的表达让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主题报道有声有色,达到“处处见氛围”的宣传效果。

——踩准“节奏点”,为铁路建设“擂响战鼓”。

放眼西南,铁路建设力度空前,动态报道实时跟进。在巴南高铁、川青铁路镇黄段、渝昆高铁渝宜段热闹非凡的通车现场,在成渝中线、成达万、渝万等高铁热火朝天的建设前方,记者蹲点采访,直击一线,紧盯关键环节、重要节点,高频次、多维度展现西南铁路快节奏、高质量的建设成果,多个作品在人民铁道平台收获“10万+”阅读量。(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