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主管·西南铁道报社出版






2024年11月07日

重庆东站站房“黄桷参天”造型亮相

我国西部地区最大高铁枢纽站房全面进入内装阶段

本报讯 (记者 胡志强 通讯员 柯贵)11月5日,随着东外立面树形柱最后一块不锈钢板安装到位,我国西部地区最大高铁枢纽——重庆东站站房“黄桷参天”造型正式亮相,标志着该站站房工程全面进入室内装饰装修阶段,为项目按期建成投用奠定坚实基础。

重庆东站是国家交通强国“站城一体化发展”试点项目,其站房设计充分提取重庆“山、水、林”等地域性元素和文化特点,室内外40根树形柱取意重庆市树黄桷树的密集枝杈,12万平方米的屋面就像繁茂如盖的树冠。

据集团公司客站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对创新采用“四面进站”设计的重庆东站来说,室外树形柱犹如“门面”。东立面6根树形柱高达41米,正面呈喇叭口造型,为世界首例超高超大多曲面树形柱,外表装饰面由近1000块3毫米厚不锈钢板组成,不仅每一块钢板形状不一,且不规则、多曲面,安装难度极大。

集团公司客站建设指挥部指导参建单位把避免变形、控制曲率作为树形柱质量管控的关键,创新采取扩大“树冠叶片”面积的施工方案,不仅成功解决了3毫米厚不锈钢板分缝拼接难题,避免材料因胀缩产生鼓包,而且让树形柱镂空效果更具美感。此外,基于BIM技术支撑,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项目团队利用“犀牛三维建模”软件建立三维可视化模型,对每一块不锈钢板进行定制化生产和编号,将其安装精度控制在2毫米以内,确保树形柱多曲面线条流畅。

“我们应用三维激光扫描仪精确测量骨架结构及造型钢架尺寸,每秒可收集200万个激光点数据,相较于传统的全站仪,测量效率提升20%以上。”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重庆东站项目执行经理江志远介绍,这是建设者们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开展“四新”技术应用研究的一个缩影。

在室外树形柱正上方,项目团队采用新型ETFE双层单腔膜结构材料打造天窗,其重量仅为同等面积玻璃天窗重量的1%,大幅降低了建筑结构自重。候车大厅内树形柱上方采光顶选用高效隔热玻璃,有利于适应夏季炎热环境,降低玻璃自爆率。

当日,除了室外作业,候车大厅内40多台曲臂车林立,吊顶、幕墙、地面石材铺贴等施工同步推进,施工人员正将1.5毫米厚穿孔铝单板卷材加工成“U”形吊顶管帘。为克服37米长管帘生产安装难题,参建单位自主研发设计滚轮式轧型机,自动控制加工长度和形状,确保管帘一次成型。

据了解,重庆东站总建筑面积约123万平方米,站房及相关工程12万平方米,站场规模15台29线。项目建成投用后,将与重庆、重庆西、重庆北站共同构成重庆主城区“四主”客运站,引入重黔铁路、渝万高铁、渝贵高铁、渝昆高铁、重庆铁路枢纽东环线、渝怀铁路等多条线路,成为以高铁为核心且集轨道交通、公交车、长途汽车、商业办公于一体的特大型综合性交通枢纽,对完善重庆“米”字形高铁网、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左图:重庆东站全景。

右图:树形柱施工。胡志强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