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主管·西南铁道报社出版






2024年11月16日

紧绷“思想弦” 严把“安全关”

集团公司上下开展“断轨”案例大讨论

本报讯 (记者 邓颖璐)为吸取前期2起断轨事件教训,防患于未然,10月31日起,集团公司启动为期1个月的案例“大讨论”。

如何防范自然环境的侵蚀发展成为思想灵魂的侵害?如何扭转“听天由命”的被动局面形成“主动保命”的工作格局?如何正确处理“靠自己保安全”和“靠别人保安全”之间的关系?如何从制度、管理上强化安全保障?连日来,各专业系统结合自身特点和当前重点工作,抓好案例学习和集中讨论,对症施策狠抓整改,在转变思想观念、管理理念、工作作风上下功夫。

钢轨防断是工务系统冬季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两个断轨案例,一个以‘淘汰型道岔’自我催眠,一个以‘赌徒心态’铤而走险,其本质都是思想观念、管理理念、工作作风出了问题。”集团公司工务部综合科相关负责人说,以“断轨”案例大讨论为契机,结合前期工务线路反思会相关部署,工务部抓好维修“七大环节”,做好修程修制改革探索,健全相关激励机制,压实各级管理责任,积极推进数字工务建设,把牢安全主动权。

安全不容侥幸,思想不能断轨。通过开展“断轨”案例大讨论,六盘水工电段干部职工意识到了“麻痹大意”“侥幸心理”是事故的最大帮凶。“必须牢牢遵守各项安全规定,让精检细修成为习惯。”据该段钢轨专修队队长唐江介绍,为有效增强钢轨防断“免疫力”,该段作业人员持续加大钢轨打磨检修力度、提高钢轨检测频率,强化钢轨鱼鳞掉块、低接头等重点病害整治,全力确保列车运行安全。同时,该段以“每周一学、每周一考、每周一检、每月一练、每月一评”为抓手,开展“防断季”企业文化活动,为全力打赢年底安全生产攻坚战做足准备。

严控风险源头,完善精细管理。“焊缝探伤是防断工作的重点,从大数据来看,断轨事故多发生在钢轨焊缝处。”“只加强探伤工作是不够的,我们应减少焊缝数量,用更加优质的气压焊接工艺取代铝热焊接。”近日,在遂宁工务段关于“断轨”案例的集中讨论会上,技术人员就如何降低断轨风险展开了热烈探讨。据悉,为从源头消灭“断轨”风险,该段严格落实“防断二十条”管控措施,认真卡控现场焊接质量,大力推行新增焊缝信息化管理,采用更为先进的吊装工艺和气压焊接技术提高钢轨防断能力。结合断轨事故教训,涪陵工务段梳理规章制度漏洞及管理薄弱环节,编发作业指导书,切实从源头上加强防断管理,确保防断安全理念入脑入心。

工电结对除隐患,互鉴促学保安全。为有效防范断轨风险,11月7日,重庆电务段、涪陵工务段、内江工务段、重庆工务段联合举办了断轨调阅分析培训研讨会。理论讲解、实地观摩、研讨交流……当天,研讨会通过“断轨再现”“情景推演”的方式,还原了钢轨轻伤、重伤、断轨等情况下轨道电路监测曲线的波动情况,与会人员就曲线波动分析、断轨风险研判、应急处置等内容进行交流学习。“工电系统应不断完善隐患联合处置、应急联系等工作机制,全力提升轨道电路联合管理效能,共保运输安全。”重庆电务段安全调度指挥中心调度员许婷婷感慨。

当前,正值年末攻坚的关键时期,面对安全上的重重考验,集团公司全体干部职工谈认识、明责任、找问题、定措施,着力把“断轨”案例大讨论成果转化为工作效能,全力确保安全万无一失。

(通讯员刘陵跃、李欣宇、赵鑫 曹俪紫参与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