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佳宇
我的小舅是一个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像野草一样顽强活着的人。
小舅名叫小春,1973年出生。当年初中毕业后,他就在国营棉纺厂上班,聪明肯干,很快成为厂里的技术骨干、生产标兵。每当外婆向人介绍自家幺儿的工作时,都情不自禁地挺直腰杆,说话的声音都大了三分。
在同一个厂里,小舅认识了小舅妈,顺理成章地结婚生子。原本一家人刚开始幸福起航,谁知却遇上了“下岗潮”。上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改制打翻了“铁饭碗”,让男人背着行囊奔赴重庆打工,让女人带着嗷嗷待哺的孩子留在家乡照顾父母。我常想,从“国企职工”到“下岗工人”,小舅心中到底承受了多大的心理落差。
在我的记忆里,小舅仅在逢年过节时才回家,一过完年便匆匆坐上大巴赶赴重庆打工,导致年幼的表妹一直与他不够亲热。
2008年是改变小舅一家生活的关键一年。汶川地震后,家里楼下开副食店的老板因租约到期退房,机缘巧合让小舅妈萌生出开超市的想法。在家人的鼓励下,玲珑超市开张了,名字是外爷取的,意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超市开张头一个月,外婆不放心,于是强忍困意,天天陪小舅妈守店到深夜。
次年,小舅也结束了在重庆的打工生涯,回到广元,全心全意和家人守在一起。然而对于一个小店来说,小舅妈一人已足够,再多一个小舅便过度“充实”。于是小舅也没闲着,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决定投身到开孔打洞的工作当中。从此以后,小舅骑着摩托车,拖着两个装满工具的铁桶,穿着我爸给的工作服,奔忙在小城的大街小巷中。
有了盼头,小舅家的日子终于过得红火起来。几年后,陆续购置了新房和新车,妹妹也顺利大学毕业,已经50岁出头的小舅和小舅妈终于不再为衣食住行而操心。
我庆幸小舅在兜兜转转间终于将生活过成了想要的样子。我敬佩他的努力,多年来始终追寻那束积极温暖的光,自己也成为照亮家庭的那束光。
我受过良好的教育,生活条件优越,有一份不错的工作,按理来说自当保持一腔热血,活得精彩。但事实上,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不如意,我时常心生怨怼,怨天尤人,总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相比,羡慕旁人生活却丝毫不珍惜自己的所得。我有时想,如果我和小舅交换人生,他一定活得比我精彩。
如今,小舅仍在“抗争”。前年,他的后脑勺突然秃了一块,亮晃晃的,甚是刺眼。他寻遍大小医院,偏方秘方用了不少,但收效甚微。我曾戏谑地说道:“还不如剃个光头算了。”小舅却固执地说:“有改变了,已经长出来些了。”从此每天晚上,小超市门口又有一道新景,小舅妈戴着手套给小舅斑秃处拍打药水,小舅跷着二郎腿,刷着视频,还挺惬意。
这世界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现实之后,依旧热爱生活。敬小舅,敬每一个热爱生活的平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