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主管·西南铁道报社出版






2025年01月01日

“女探花”深夜问诊护安澜

通讯员 青尧

上月26日凌晨,成都的夜晚气温骤降。在成都东站内,成都工务段一群身着棉衣、头戴安全帽的探伤工们正在夜幕下使用探伤仪对道岔钢轨进行“体检”,确保冬季铁路运输安全畅通。

“冬季低温使铁轨材质变脆,加之成都东站运输任务繁重,站内道岔数量多且结构复杂。道岔作为线路设备的薄弱环节,必须小心呵护。”施工负责人说。

黄晨茜是该段探伤车间的一名探伤工,她所在班组承担着成都枢纽地区所有线路钢轨的探伤检测任务。去年十月,她被聘为探伤班长,这也是该段历年来唯一一名女探伤工班长。这名“00后”女班长梳着干净利落的马尾辫,工作起来一脸严肃认真的样子。

“我手上这个探伤仪叫焊缝探伤仪,上面一共有3个不同类型的探头,根据轨面、轨腰、轨底等不同部位选择使用不同探头,才能准确查找出钢轨内部出现裂纹的位置、大小及种类。”

只见她拧开放在口袋里的瓶子,在钢轨表面挤上一些液体,随后便用超声波探伤仪的探头细致扫过钢轨。“这是探伤专用的耦合剂。”黄晨茜解释道,“由于钢轨表面与探头之间或多或少都会有微小的缝隙和摩擦力,耦合剂就像一个媒介,让探伤仪探头与钢轨贴合更加紧密的同时起到润滑作用,检测出来的数据也更精准。”

“探伤容不得一点细微瑕疵,错判漏探都关系着列车和旅客的安危。”只见黄晨茜手里拿着一个长度约为20毫米、宽度约为10毫米的探头,在钢轨上缓慢移动。寒风呼啸,黄晨茜的手脚很快就被冻得麻木,但她注意力却高度集中。“气温骤降可能导致钢轨内部产生较强的应力,我们检测就是要及时发现伤损。”说话时,她的眼睛紧紧盯着探伤仪的显示屏,不放过任何一道异常波形。

由于探头面积小,无法覆盖整个钢轨面,如果随意在钢轨表面来回移动检查,很有可能会漏检。为此,黄晨茜根据日常作业经验总结了一个妙招并分享给身边的工友。“每探一个区域时,就用自己的小拇指作为‘度量尺’靠着或压着钢轨边缘,大拇指和食指捏着探头在固定区域来回移动,由于小拇指的‘限制’探头就会笔直滑动,不会出现左右偏移的现象,从而保证每个区域都能覆盖到。”黄晨茜说。

经过4个小时的作业,黄晨茜与工友们共同完成了8组道岔的尖轨、翼轨、基本轨的探伤检测任务,没有发现任何影响行车的安全隐患。